海南自贸港在 “十五五” 期间(2026-2030 年)围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法治建设推出一系列突破性举措,构建绿色、普惠、法治化的开放发展新生态: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清洁能源体系全面升级构建以核电、海上风电、光伏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昌江核电二期新增 4 台机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突破 500 万千瓦,2030 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目标达 72% 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 87%海南省人民政府。博鳌东屿岛 “零碳” 示范区经验将向全岛推广,探索 “风光储充” 一体化模式,推动氢能公交、储能电站等应用落地海南省人民政府。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创新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扩大跨境碳交易规模,已完成首单 1 万吨印度核证碳减排量(VCUs)交易,并探索与欧盟碳市场对接153.0.165.71。热带雨林碳汇项目加速落地,吊罗山片区 1 万亩金钟藤清除项目预计 20 年内产生 10.9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额超千万元,林业碳汇市场化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蓝碳交易纳入国际治理体系,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推动海洋碳汇方法学国际互认153.0.165.71。
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移民搬迁,推进红树林、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水务领域投资超 200 亿元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智慧水务系统覆盖全省主要城镇,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 15%。
民生改善与公共服务优化
就业与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增就业岗位超 100 万个,本地居民可通过 “家门口” 高薪就业实现收入增长 20% 以上。职业技能培训覆盖 50 万人次,重点培养数字贸易、邮轮游艇等领域人才海南省人民政府。
教育医疗国际化提速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引进 40 上国内外高校,探索 “大共享 + 小学院” 办学模式,海口德威学校、三亚威雅学校等国际学校扩建,新增学位 2 万个海南省教育厅。博鳌乐城先行区特许药械项目突破 200 项,特医食品、生物医学新技术加速落地,瑞金海南医院等机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推动 10 余款国际新药国内上市,部分药价降至原产地 1/4海南省人民政府。
人才服务与住房保障高层次人才可享受高 200 平方米免租金人才公寓,全职工作满 8 年赠予 产权;拔尖人才每月获 5000 元住房租赁补贴,连续发放 3 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引进人才购房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柔性引进人才经认定后可参与共有产权房配售。
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
自贸港法规体系完善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核心,制定《数据安全条例》《公平竞争条例》等配套法规。2025 年实施的《极简审批条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 40 天内,推行 “一业一证”“信用 + 免审” 等创新机制,企业开办实现 “一网通办”“半日办结”海南自由贸易港。
知识产权与数据安全保护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实行民事、行政、刑事 “三合一” 审判,2023 年案件量同比增长 50%,重点保护种业、航天等领域创新成果hftpipc.hicourt.gov.cn。数据跨境流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国际数据中心业务免予申报安全评估,影视加工、跨境电商等领域数据可自由流动,海口、儋州设立数字加工贸易区承接境外数据业务海南省人民政府。
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创新引入国际仲裁机构设立区域总部,试点临时仲裁制度,首单涉马来西亚企业临时仲裁案件通过海南国际仲裁院高效审结。与东盟国家建立商事调解合作网络,跨境商事纠纷解决时效缩短至 30 天内海南省人民政府。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发起成立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联盟,与东盟国家共建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推动海洋碳汇、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技术交流。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新加坡、欧盟碳市场开展互联互通试点,探索碳资产跨境质押融资153.0.165.71。
民生领域国际交流扩大与 “一带一路” 国家的教育合作,设立 5000 万元专项基金支持海南高校与东南亚院校联合办学。乐城先行区与越南、老挝等国建立跨境转诊机制,国际商业保险直付模式覆盖 10 家医疗机构,为外籍患者提供 “一站式” 结算服务海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