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转厂出口退税流程
详解转厂出口退税流程
转厂出口退税
转厂指的是,在中国内地由合资企业或者外资加工企业生产加工的出口用产品,转向另一个在内地的合资企业或者外资加工企业进行组装、加工。从商品流通来看,‘转厂’在国内进行,属于国内交易。因为生产加工的产品是出口产品,交易双方大多是外资或者合资企业结算都是在境外用外汇进行,‘转厂’被视为是加工贸易的一环。
转厂’加工始于1993年左右。1995年以后,随着香港的生产加工基地大量外迁,以及大型日资家电企业相继在大陆设厂,加速了大陆零部件加工产业的发展,使出口的‘转厂’加工运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活跃。
由于中国对出口加工贸易实施优惠的税率政策,有些企业利用‘转厂’加工进行偷税、漏税,甚至把出口产品转为内销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引起各方的关注。
企业间其中一个企业的加工成品是另一个企业的成品的加工料件,双方持各自的加工手册,分别填出口和进口报关单在海关办理进出口手续,这种一出一进的结转情形称为转厂。
简单来说就是加工复出口,是指由一个企业将海关监管的货物,转移到另一海关监管企业,并向海关办理监管货物的转移手续的行为。
此时,通过保税区,可以实现“转厂”操作,达成贸易交货;解决更多的 “转厂”:
1、一般企业销售产品给加贸企业要用“间接转厂”,就是供应商把产品出口到保税区,加贸企业再用加贸手册从保税区报关进口。这可以完全解决一般制造企业与加贸企业的转厂问题。加贸企业进口是保税的,而供应商出口后可以向税务局申请出口退税。
2、同是加工贸易的两家工厂,因为隶属的主管海关不一样、手册备案的货物信息有差异,通过保税区操作,实现转厂交货的目的。双方工厂分别拿手册资料到保税区海关报关出口或进口,载货车辆入区不需卸货,当天即可出区通关进口,实现“一日游”操作(实际只需3个小时左右)。
3、加贸工厂供货给一般工厂,即出口转内销,也是“转厂”模式:加贸工厂将货物以手册保税核销的方式出口到保税区(深圳出口加工区),一般工厂则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征税进口国内。
什么企业有转厂需求?
答案:加工贸易企业(简称加贸企业)又称海关监管企业
加工贸易是企业: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加工成成品后复出口的企业。加工贸易又称三来一补企业:包括常见的进料加工企业、来料加工企业。特点: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必需从国外进口,成品必需复出口,进口多少料件就要对应出口多少成品,一进一出必需平衡,报关方式是手册报关(说白了就是用本手册登记进出货物),当加工贸易企业的成品出口时就是所谓的核销。外商的目的只是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我国的目的是引进外商投资和技术,国家实施了这样一个政策: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原材料免交17个点的增值税,他们的产品终必需出口核销,加贸企业不能在国内直接采购和销售,除了以转厂的方式,转厂就开始存在了它的意义。
报道称,“白名单国家”是指当日本企业向这些国家出口可能转向军事用途的先进材料和电子零部件时,得以享有简化手续等优惠待遇。2019年8月,日本政府以韩方未能在劳工诉讼问题上拿出具体应对措施为由,将韩国移出“白名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