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菌制剂作为消毒产品在生活中较为常见,若其中违规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违禁物质,则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产生耐药菌株、影响水盐代谢等一系列副作用,甚至严重危害婴幼儿身体发育及人身健康。
抗(抑)菌制剂相关的监督抽查内容
第二类消毒产品:各省抽取不少于30个抗(抑)菌制剂膏、霜剂型,可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进行检验,是否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等,以本省份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主,重点在医药公司、零售药店、母婴店、商场超市、婴幼儿洗浴及游泳场所、医院等经营使用单位采样。检查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包装等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宣传疗效的情况。
抗(抑)菌制剂监督抽查工作要求
消毒产品监督抽查要坚持问题导向,逐一核查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卫许可规范情况、已备案抗(抑)菌制剂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合规情况、抗(抑)菌膏、霜剂是否非法添加激素等禁用物质情况,此项内容纳入2022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考评。
加大检测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抽查过程中发现可疑消毒产品时,及时采样送检,加大抽样检测力度,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发现添加违禁物质行为,应当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一查到底,依法从严查处;发现非本辖区问题产品,要及时通报生产企业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大省际、市际间联合查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风险监控测试
为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每年各地卫健委都会对抗(抑)菌制剂进行抽查。为了协助消毒产品及其原料生产企业做好“质量风险”监控,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微谱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以及历年来各省市卫健委整治抗(抑)菌制剂专项行动抽查情况,推出风险监控测试服务,确保产品合规。
作者:微谱第三方检测机构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613136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普小知识
1、抗(抑)菌制剂属于第二类消毒产品。
2、抗(抑)菌剂标签说明书
小销售包装标签应标注如下内容:
(1)产品名称;
(2)净含量;
(3)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国产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
(5)进口产品原产国或地区名称;
(6)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或生产批号及限期使用日期;
(7)贮存条件;
(8)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范围(用于阴部黏膜的应标注“不应用于性生活中对性病的预防”)。
运输包装标签应标注以下内容:
(2)包装规格 ;
(6)贮存、运输注意事项;
(7)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或生产批号及限期使用日期。
说明书应标注如下内容:
(2)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3)使用方法;
(4)注意事项;
(5)有效期;
(6)执行标准编号;
(7)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8)国产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
(9)进口产品原产国或地区名称 ;
(10)使用范围(用于阴部黏膜的抗(抑)菌制剂还应标注”不得用于性生活中对性病的预防”);
(11)抗(抑)菌制剂的片剂还应标注产品规格;
(12)抗菌制剂还应标注杀灭微生物类别,抑菌制剂还应标注抑制微生物类别。
说明书不应标注如下内容:
(1)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描述或解释疾病症状、预防性病;
(2)适用于破损皮肤、破损黏膜、伤口等;
(3)高效、消毒、灭菌、除菌、杀精子、避孕;
(4)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黏膜、肛肠部位;
(5)×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防止复发;有利于伤口愈合;辅助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