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梅毒亦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20世纪8O年代,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呈快速流行的趋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梅毒可分类为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和早期隐性梅毒)和晚期梅毒(三期和晚期隐性梅毒)。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梅毒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性)和胎传(先天性)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许多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或者缺乏临床症状,病例的发现往往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测。梅毒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梅毒的检测是病例发现、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
梅毒的检测方法不仅一直沿用许多传统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新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不断出现并广泛应用。规范各种检测方法、制定不同检测策略、加强质量控制和开展试剂评估等对确保梅毒临床服务和现场防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