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市房屋荷载承重检测鉴定方法咨询
一、沙湾市房屋荷载承重检测鉴定:
1、房屋结构体系和结构现状图检测与检查结论
(1)经检查,房屋结构体系为4层钢框架,钢柱和钢梁均为H型钢,房屋横向为单跨体系,局部有悬挑阳台。
2)经检查,大部分节点的现状做法不属于刚接,属铰性连接,房屋现状结构体系不能形成完整可靠的钢框架。
(3)结构现状图见本报告正文检测结果。
2、基础开挖检测与检查结论
(1)经检查,柱基础为条形基础,围房屋四周布置。
(2)柱脚节点做法属刚接。
(3)柱基础平面布置、截面尺寸、柱脚节点做法见本报告正文检测结果。
3、钢结构钢材品种检测结论
依据《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标准,钢材样品所测化学成分符合Q235的要求,判定钢材牌号为Q235钢。
4、节点连接质量检查结论
(1)少量螺栓孔未安装螺栓。
(2)约70%的节点处梁翼缘连接焊缝未施焊或虚焊。
(3)节点处梁翼缘对应位置未设置柱横向加劲肋。
5、楼板类型和布置检查结论
房屋采用压型钢板上浇混凝土组合楼板,楼板沿纵向布置。
6、钢结构和围护结构外观质量检查结论
(1)经检查,未发现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迹象,未发现钢构件和节点有严重开裂和变形。
(2)1层钢构件因裸露和渗水导致锈蚀较严重,柱脚锈蚀严重,阳台挑梁根部锈蚀严重。(3)外墙饰面有空鼓、开裂现象。
7、现状荷载调查结论
根据楼板和面层厚度计算,考虑隔墙、吊顶重量,楼面恒载约为5.2kN/m2(不含梁自重),屋面恒载约为6.0kN/m2(不含梁自重)。
二、沙湾市房屋荷载承重检测鉴定过程:
1、钢结构安全性鉴定主要包括结构系统完整性鉴定和结构抗力计算,应根据钢结构现场检测得到的结构实际布置和实际构造状况按相关的标准对结构完整性进行定性分析,并应根据荷载效应和结构抗力的计算结果或现场试验结果以及现场检测结果对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的承载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等内容。
2)结构适用性鉴定主要是根据变形等检测和计算结果,对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能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进行评定。
(3)结构的耐久性鉴定主要是根据构件及节点的锈蚀或腐蚀程度及表面涂层质量等级对结构的持续使用性能进行评定。
(4)结构的抗震性能鉴定是根据结构现场检测结果,进行结构体系构造宏观分析以及结构抗震能力理论计算,对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能否满足抗震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3)检测与鉴定对象可以是整个建筑物(构造物)的钢结构部分,也可以是结构功能相对独立的钢结构部分。钢结构的检测与鉴定应包括材料。构件。连接与节点、结构系统等方面,对有特殊要求的钢结构还应进行专项检测。
4)检测与鉴定应明确建筑物(构造物)的目标使用期。目标使用期可由业主或委托方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提出,病由检测人员按照建筑物已使用年限、历史、现状结合未来使用要求综合分析后确定。
5)钢结构的检测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和钢结构鉴定的需要,合理确定检测方案。
6)检测与鉴定报告应包括结构、构件和节点的缺陷、损伤状况的检测结构及其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震性能的鉴定结论,并应提出使用维护、加固、修复、改造或拆除等建议。
7)对于重要和大型公共钢结构建筑物(构造物),必要时可进行结构动力测试或提出结构安全性监测的建议。
三、沙湾市房屋荷载承重检测鉴定工期
我公司和委托方共同商议进场鉴定时间,并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检查、检测工作,完成现场检查、检测工作后10个工作日内以栋为单位向委托方出具房屋可靠性鉴定报告壹式叁份。
5.2、工期保证措施
(1)、加强现场管理,明确各职能管理人员和各鉴定人员职责,建全组织管理体系,在公司的领导下,实行项目负责制。
(2)、根据工程量及配套进度的要求,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上在本工程的需要,在其它项目上配置一定的机动力量随时调度。
(3)、推行责任制,把质量、进度、效益目标落实到各个人,订立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劳动积极性。
(4)、项目负责人为鉴定现场调度总指挥,控制进度及施工人力、设备平衡调配。
鉴定步骤及工作内容
(一)、进场准备工作
为使现场鉴定工作有效快速进行,满足工期要求,委托方应积极主动的收集及准备好被鉴定房屋的房产证、建筑及结构图纸,并做好现场的通知与协调工作。
(二)、现场勘查
(1)房屋概况调查
(1.1)调查及记录房屋的名称、地址、座向、产权人、使用人、承租人、建筑年代、改造年代、用途、层数及结构形式。
(1.2)调查及记录房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
(1.3)调查及记录房屋内墙、外墙、天花饰面、室内地面及门窗设施等装修情况。
(2)现场检查、检测内容
(2.1)地基基础检查
检查、记录房屋室内外地台、各墙柱脚是否有开裂损坏现象,地基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而造成上部结构构件出现开裂及变形等异常现象。采用“DJD2-1GC”型电子经纬仪对该房屋转角部位竖向构件倾斜率或偏移比值进行测量,采用“DSZ2”水准仪对该房屋转角部位竖向构件进行沉降观测,以确定该房屋主体整体是否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及房屋沉降是否趋于稳定,并判定该损坏现象是否对房屋安全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