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件常规的服装成品为例,通常在其主要受力部位,如背缝、肩缝、袖缝、裤裆缝等缝合处考量接缝性能,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服装附件、辅料等织物材料,也可能同样存在织物滑移质量风险。
该样品属于单、夹服装,在检测过程中的外观目测环节即被检出“服装袖口的弹力织带有明显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
👉在人工轻微拉伸作用力下,弹力织带即出现了明显的纱线滑移的情况。👉在滑移处可以观察到经纬线的纤维束成平行无加捻状态,纱线表面平滑光洁。
通常而言,机织物的纱线滑移成因较为复杂,其中常见的因素包括面料纤维的粗细、纱线的排列密度、织物的紧度、纤维卷曲程度、纱线捻度以及织物组织结构等等。通过检测分析发现,该案例样品的织物滑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成因:
是组织结构问题,即缎纹组织。
通常,缎纹组织的经纬纱形成一些单独的、互不相连的组织点,组织点分布均匀。缎纹织物表面呈现经或纬浮长线,质地平滑。此类织物的交织点数相对平纹织物和斜纹织物的交织点数来说为*少。织物手感相对*柔软,在其他条件相缎纹织物强力*低,易产生纱线滑移、起毛、起球和勾丝。
是纱线性能问题。
经检测发现,该织物经纬向均使用了合成纤维长丝,且几乎无加捻和卷曲,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加上织物疏松,观感和手感上体现出光泽好、柔软,但抗滑移能力差。
1、面料设计
在织物设计时提高织物密度,采用合适的组织点较多的非缎纹组织的设计可以做某些改良。在纱线选择上尽量从增加纱线之间抱合力的角度考虑,选择具有一定捻度的纱线,既能保证光泽和手感又能保证纤维之间的摩擦力。2、加工处理
避免使用柔软整理剂或平滑整理剂等来改善主料织物风格、手感等,以防降低辅料中纤维间的摩擦系数。3、后整理
采用具有**防滑效果的防滑剂对辅料进行后整理处理,提高纱线的稳定性。
一般作为织物配件发生该类织物滑移问题较为少见。又据实际测量,该样品中的织带尺寸在非拉伸状态下仅80mm,按照GB/T13772.4标准的要求,又面临“尺寸太小,不满足检测要求”的问题,假设该织带确实存在织物滑移风险,但并不至于像本次案例中“无法通过人工受力”程度,则很容易在实际测试程序中被忽视,造成“未检出风险,消费者使用时发现问题而导致投诉” 。建议品牌在类似服装辅料采购环节加强质量风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