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抽查数据统计
根据2019年部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统计结果,共检测儿童玩具666批次,其中不合格95批次,不合格率为14.3%。
常见不合格项目分析
对以上儿童玩具抽检不合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玩具标识、机械与物理性能、增塑剂是儿童玩具抽检中*常见的不合格项目,占不合格项目比重达90%以上。
1.机械与物理性能
机械与物理性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正常使用或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测试后出现可脱落或易脱落的小零件;存在可能划伤皮肤的锐利**;出现近乎垂直的危险突出物等情况。包装塑料袋(膜)厚度不达标问题也较突出。
小零件危害是*常见的玩具危害,也是导致儿童玩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3岁及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不应存在小零件。3岁以上儿童使用的玩具若存在小零件,须标注警示说明来提醒监护人注意。
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不应存在可触及锐利**,36个月及以上但不足96个月儿童使用的玩具可存在功能性锐利**,但需设警示说明,且不能存在其他非功能性锐利**。要注意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测试后出现的**也属于被测试的范围。常见的危险突出物是小汽车等类似玩具的轮子被拉脱后,另一个轮子与轴形成危险突出物。玩具上的车轮应加强牢固度,确保车轮与车轴牢固结合,至少能承受住(70±2)N的拉力不脱落。
塑料薄膜应防止粘附于儿童口鼻导致窒息,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的平均厚度要大于或等于0.038mm,且每一次测得的厚度不应小于0.032mm,或者应有界限清晰的孔,且在任意*大为30mmx30mm的面积上,孔的总面积至少占1%。
2.玩具标识
玩具标识包括玩具使用说明和玩具警告标识,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信息:购买指示(如在玩具上或包装上)、玩具开始使用前的提示(如在说明书上)及玩具每次使用前的提示(如玩具上的标识)。
儿童玩具应规范标注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年龄范围、产品标准编号、安全使用方法及组装图、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及安全警示等信息。
玩具标识常见的不合格情况是安全警示标注不规范(如字体过小或非中文标注)或安全警示欠缺。安全警示是儿童玩具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在使用玩具以及家长在挑选玩具时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3.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一类常见的环境激素,作为增塑剂应用在塑料制品中,是涂料、印花油墨及涂饰中的常见成分。增塑剂可增加高分子聚合物的柔韧性,耐冲击性,降低高聚物的表面硬度。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危害很大,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企业需要积极排查风险物质,除了主体材质,一些小配件的风险同样也不容忽视。目前,行业内已有不少环保增塑剂替代品可供选择,且已被广泛商业化使用。结语
针对儿童玩具抽检中的常见不合格项目,儿童玩具生产厂家应从设计和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实物质量和标识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相关阅读
2019市场监督风向标|儿童玩具学生用品受到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