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深入,各种评估认证“能力”得到应用。其中,按照国家认监委发布的《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认证要求》(RB/T302-2016)开展的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认证备受业界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假证件,严重损害了节能服务企业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官网找不到证书。发行实体不合规。
根据《认证机构管理办法》(令第193号),《能源管理合同证书》属于“SC11科学认证服务”,认证机构需通过以下方式提前到认监委备案:他们可以进行认证。
认证范围超出限制。
根据国家认监委发布的《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认证要求》(RB/T302-2016),认证服务专业类别**于锅炉(炉)更新、余热余压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工程、机械节能、绿灯改造、节能建筑改造等7个领域(见表B5、表B6)。在整个认证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故障和非法行为。部分认证企业开展的“综合能源服务”认证不在认证范围内,不符合标准的相关规定,认证有效性存疑。
在此,提醒广大节能服务企业提高警惕,选择正规合法的认证公司开展相关认证工作,谨防上当受骗。
合同能源管理制度是一种以节约的能源成本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升级具有未来节能效益的厂房和设备,降低当前运营成本并提高能源效率。
对于节能服务企业,实施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认证,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果和客户满意度,有利于用能单位、金融机构等相关方选择和认可他们。对行业而言,有利于引导行业整体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绩效的提升,规范和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全员参与能源管理协议的贡献。节能减排系统,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可为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和各地节能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减排目标和节能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