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保质、保鲜和温控的要求,冷链物流的成本“天生”就比常温物流高。在冷链市场需求逐年保持快速增长中,冷链运配成本愈发受到关注。
运配成本:冷配比常温配高出30%
冰小鲜总经理陈攀说:“一辆4.2米的冷藏车,可装载3吨到5吨货物,核算到8到10立方米,在一个近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配送三个点位,配送费用基本在350元到450元之间。如果是常温物流,同样的装载吨位和配送范围,大概需要250到350元之间。”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陈攀说的冷链配送,属于B2B模式下的显性冷链成本。随着冷鲜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加,来自市场终端的小订单、多品种、多频次等个性化需求也急剧增加,使得B2C的配送模式越来越普及。鲜花的冷链物流就属于其中一种。
朱鹏做鲜花冷链已有五六年。朱鹏介绍,冷藏车在路上跑,100公里大约油耗30~35升,制冷机还有70公里每升油的油耗,综合算起来,冷藏运输成本要比常温运输高30%左右。夏天稍多点,冬天稍少点。
做鲜花冷链的群体,养车的很少。租一辆13.5米的冷藏厢式货车,从云南到北京单趟费用约在17000元左右,这个费用水平就约高于常温货运的一半了。
据了解鲜花冷链运输成本的专家说,干线冷链运输成本占销售比重在11%~13%,落地配成本同样也占到11%~13%,物流成本支出加上货损高达55%~60%。
不同的规模、不同的配送范围、不同的配送时效,使得冷链物流的成本增加也不同。
但由于冷链物流本身的特征,相对常温配送的高成本,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专业课题。
成本偏高:与冷链物流的自身特点有关
具体到实际,陈攀说,常温物流与冷链物流,运输方式是不同的。常温货物,用高栏车或普通厢式货车就可以承运。冷链运输用的冷藏车,要有冷机、保温箱等制冷设备。这样的冷藏车运输成本,会涉及到油耗,油耗又与车型有关。4.2米的冷藏车和4.2米的厢式货车是完全不同的,冷链配送的冷藏车需要冷机制冷,其成本远高于普通货车。
通过长期的运营实践,陈攀分析,同等条件下,冷链运输的成本要比常温运输高出30%~40%。
按照陈攀的说法,冷链配送高成本涉及三个方面:人工、控温打冷和专业司机。
尤其是专业的冷链运输司机,对保证冷链配送至关重要。常温配送司机好找,冷藏司机不好找。因为冷藏配送需要司机打冷操作,除了相应的技术素养,还要进行岗前培训。除了运管证外,涉及到食品的冷藏司机还要有健康证。
冷藏车有对应的温控技术要求,需要熟悉冷冻温度、冷藏温度的温控,还涉及到常温恒温的温度操作,熟练使用不同温区的隔温板、周转筐等。这些相对应的环节,*终都是以高出来的成本呈现的。
相对于常温配送,冷链的储存费用都比较高。除冷库储存环节,运输途中或中转中心,都需要制冷设施不停运行,这就涉及到成本增加。
降低成本:提升时效成为重要抓手
如何降低成本,不只是常温物流的运营管理重头戏,更是基因里就含有高成本的冷链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考量。
冷藏车及相关冷链物流设施、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都会影响冷链配送的品质和效率。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陈攀通过“安排冷链司机岗前学习和技能培训,让他们熟悉制冷方法;保证运行证件齐全,搭配不同类型同温层货物运输等方式;提升客户体量”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刘明是一位有多年从业经历的冷链运输车司机,关于降本增效,他的经验是:根据不同的货物来设定不同温度,不能全部设定一个温度。肉类可能需要-5℃,水果需要3℃,如果两个混合运输储存,需要设定-5℃。“如果分开运输储存,可能水果的温度就不需要设定这么低,可以降低部分成本。”刘明说。
从网红直播间下单的乐纯酸奶,因为有京东冷链物流网络的融入,京东快递小哥第二天就可以将之送到消费者手中。确保了新鲜酸奶的口感和风味。对乐纯而言,京东物流不仅实现了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的大部分城市,B2B+B2C的整套解决方案也让其物流总成本大大下降。
这种全国仓运配一体化的柔韧的网络,不仅保障了乐纯大量直播订单的集中生产出库及日常订单履约,大幅提升配送时效。配送时间的长短,背后都是成本在支撑,冷链本身特征无法消化的成本,在优化冷藏布局之际,尽可能减少配送所需时间,通过“短时达”配送,实现冷链配送的降本增效。
有专家认为,解决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实现产业规模化,形成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规模效应后,冷链物流的成本才会下降并且稳定下来。实现产品的集中送货和约定送货,这样可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问题,也可以实现产品尽可能保质保鲜。
还可以通过对冷库进行技术与流程改造,实施冷藏车入冷库装卸货,实现冷藏产品的按温度等级分类放置,不仅可以提升冷藏车库内装卸效率、降低货损等,还可以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
人工成本、油气价格等成本,有其本身的社会性与经济性特征,不是一个企业、行业或个人所能掌控,但可以通过优化冷仓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优化货品集配、信息化与AI融入与加强冷链技术研发创新等办法来提升配送时效、实现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政策支持
商务部:在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方面采取务实举措
商务部部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文涛近日主持召开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在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打响商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
会议了前一阶段工作情况,研究商务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定点帮扶工作计划,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继续发挥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商务优势,落实帮扶举措,推动工作落地开花。
要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围绕“土特产”下功夫,特别是在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利用展会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等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打响商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要加大调研力度,继续指导帮扶县开展好防返贫监测预警,把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千方百计拓宽脱贫地区群众增收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没有产业支撑,要实现乡村振兴是不可能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从各个地区的资源条件、发展阶段、区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各具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魏后凯说。
专家指出,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对相应的冷链物流配套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连接产销、调节供需矛盾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冷链物流不仅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还能有效提升生鲜农产品批量储备与跨区域调配的效率,实现生鲜农产品供需平衡。冷链物流蓬勃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农产品择期错季销售,能有效提升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期,多地出台政策,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例如,浙江省政府近日印发的《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条》提出,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六个百千工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提能。
会议还要求,要压紧压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商务服务乡村振兴合力。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阶段性梳理,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商务贡献。
稿件来源:中证
行业观察
中国食物年损耗高达4.6亿吨,冷链物流基础薄弱为根本原因
近日,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与消费端的食物浪费不同,食物损耗是指食物在生产、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等环节由于人为、技术、设备等因素造成的食物损失,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环节播种粗放、采收不精、储运环节冷链不完善等。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据统计,2014~2021年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由1500亿元增长至4117亿元,2014~2021年复合年度增长率为15.52%。
无论从冷链流通率,亦或冷链基础设施来看,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美国和日本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均超90%,我国同类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35%、57%、69%。
国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仍较为薄弱。美国冷库容量1.03亿吨,人均保有量0.48吨,冷藏车保有量达到25.41万辆,平均每千人便配有1辆冷藏车;而我国当前冷库容量仅有5224万吨,人均保有量0.037吨,冷藏车平均每千人配有0.2辆冷藏车。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数据显示,按目前七大类食物约五成减损空间计算,若减少一半损耗,我国可每年节约2.3亿吨食物,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
为减少食物损耗,国家对预冷、贮藏、保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大力投入,有望推动冷链物流市场发展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