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到香港学习的时候都会拿到一张“香港居民身份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香港非性居民身份证”。很多同学都知道,有了这张身份证就可以在香港为所欲为享受各种福利制度了~
实际上,香港居民分为香港性居民和非性居民,前者是指在香港出生或住满7年,后者是指未在香港居住够7年的居民。
综合了政府的多项资料,小编还分析比较出了两者在各方面具体的区别:
1.特区护照
非性居民要出国旅游,与性居民是有明显区别。
根据入境处特区护照的申请资格,香港性居民可以申请香港特区护照,享受152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待遇。
而非性居民需要出国,只能用中国护照或申请俗称“黄簿仔”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证身份书」作为旅游证件。
每次外出旅游前也必须前往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领事馆申请签证,很难做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签证效率还是比在内地快很多~
2.住房/购房
要在香港定居,要有个住所吧?假如买不起私楼,符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可通过轮候公屋,或购买资助性房屋,例如申请居屋圆置业梦。
根据政府的Zui新《施政报告》显示,这个收入上限在今后还会做一定的调整,包括「首次置业上车盘」将以公私合营的模式推广,由私人发展商提供土地,政府会更改地契条款,在居屋和私楼之间建立全新的置业阶梯。
而申请的要求也一并放宽,由原来的香港居民变为“连续7年在香港通常居住并从未在香港置业的居民”。
房委会只限制非性居民作为申请人,如果家中有年满18岁的香港性居民,非性居民是能以家庭成员资格,申请公屋及购买资助性房屋的。
近几年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来香港买楼,从而楼市价格也水涨船高,政府不得不出面调控,颁布新规:
非性居民买房需交30%的购置税,而性居民首次购房即可豁免。
3.教育
接受教育是基本的人权,不论是居民还是非性居民,均可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无论在申请幼儿园入学、小学和中学一年级学位、甚至申请读大学,两者的入读机会都是平等的,学费也都相同。
非性居民如有经济需要,想要申领车船津贴、书簿津贴或学费减免等,只要符合学生资助办事处的入息及资产限额的资格,也可以申请。
4.医疗
香港政府一向政策是为香港居民提供大幅资助的公营医疗服务,而有关服务则是由医管局及卫生署提供。
根据医院管理局收费指引,持有根据《人事登记条例》(第177章)所签发香港身份证的人士,包括香港性居民及非性居民,均为符合资格使用获大幅资助的公营医疗服务的人士。
比如普通科门诊每次45元、急症室诊症100元,及专科门诊首次诊症100元,其后每次60,每种药物收费10元。
5.公务员资格
根据公务员事务局公布的公务员的入职要求,根据《基本法》第99条,在1997年7月1日或以后受聘的公务员,必须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性居民。
换言之,非性居民如果要应征公务员,必须要在香港住满7年,得到性居民资格才可申请。
6.选举及被选举权
根据542条《区议会条例》及第547条《区议会条例》,只有香港性居民,才可依法享有选举中的投票及被选举权。
非性居民除了不能参选区议会及立法会,亦不具备选民资格,不能在区议会选举及立法会选举中投票。
7.综援(即补助金)
港府原本限制没有住够7年的非性居民,不能申领综援。
香港终审法院在2013年12月中旬裁定,来港7年才可申领综援的规定违反《基本法》,颁令还原政策至居港满1年便可申请。
即居港满1年的非性居民,只要符合资格,便可向社会福利署申请综援。而自终审法院颁领后,新移民申领综援个案在1年间上升了46%。
综合来说,香港已经让非性居民享受到了比较人性化的福利,也给居民保留了一定的专属权利。
在一些普适性的公民福利上,例如医疗和教育,两者都能够获得一样的待遇;而在一些根本制度,或者说是珍惜资源上,两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待遇差别,某些程度上也体现了香港永居身份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