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标准委近日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的核心目标。
在冷链物流方面,其中提到,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制冷及冷链物流设备、工业设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机械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和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加快完善与强制性节能标准配套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节能验收、能源审计等标准。
完善能效对标、节能技术评价、系统节能、能量回收、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监测、节能量测量和验证、能源计量、数字赋能技术、区域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管控中心等节能共性技术标准。
实现冷链物流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
从冷链物流产业的构成来看,冷链物流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指装备制造,包括冷库等仓储设备和冷藏车等运输设备。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还包括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化设备。中游仓储主要涉及冷库本身的建设技术、仓储加工业务及相关物流设备技术等。下游运输主要包括冷链货物运输和末端冷链配送。
从冷链物流的全过程来看,包括鲜活农产品、冷冻/冷藏食品、药品从田间或工厂到*终消费者/门店的过程,涉及运输、冷藏、配送加工、配送等多个过程。需要全过程、全链条保持低温或恒温,涉及参与者多,相关设备多。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关注绿色低碳生产、绿色低碳仓储和绿色低碳配送,重点分析了设备制造、仓储和运输。
设备制造过程
冷链物流设备主要包括冷库生产加工中的制冷设备及相关装置,冷藏/冻库中的物流设备,运输配送中的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保温箱等。制冷设备是冷库中*特殊、*重要的设备,它不仅影响冷库的整体成本,也影响低碳的实现。对于冷链物流设备,规划提到要推进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推进销售场所冷链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商业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完善末端冷链设施功能。
传统的设备制造环节涉及冷凝器、冰箱、压缩机、制冷剂等领域。无论是仓储环节的速冻设备和冷藏设备,还是运输环节的冷藏集装箱。推动这些领域的设备制造商研发和量产节能环保的制冷设备,有利于降低整个冷链行业的绿色转型成本,这也是目前上游制冷设备制造商的重点发展方向。
推广绿色、低碳、高效的氨制冷剂是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氟利昂制冷剂不仅消耗臭氧层,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容易泄漏。据中国制冷学会测算,全部使用第三代氟利昂R507A的制冷系统,与全部使用氨/二氧化碳复合物的制冷系统相比,每年将增加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业界正在推动新制冷剂的替代。
仓储环节
仓储节能降耗主要涉及冷库建筑和仓储加工。实现低碳发展,冷库建筑的本质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动冷库建筑超低能耗,既有新开工建筑的节能,也有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
要实现冷库建筑的低碳化,必须从冷库的建筑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营、设备等方面入手。目前实现冷库建筑低碳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在施工环节采用BIPV(建筑一体化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材料为绿色建筑材料;采用节能玻璃,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外窗玻璃传热系数较高,必须采用镀膜中空、真空玻璃或三层中空玻璃。冷库保温材料的选择、照明设备、冷库门的设计都是影响低碳的因素,需要考虑。
在仓库运营方面,在仓储、分拣、搬运等环节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也是节能降碳、实现低碳冷链物流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搬运过程中的物流机器人为例。物流机器人可以取代传统的手动叉车和燃油叉车等。不仅安全性高,运行过程中零排放、零污染。其系统部署周期短,无需对客户地面做特殊处理。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增减机器人数量,达到灵活管理、更加节能的效果。第三,该系统可以优化冷库的空间布局,提高冷库的空间利用率,减少空间浪费;使冷库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减少库存浪费,也从不同维度助力低碳的实现。
冷链运输
交通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购买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在冷链运输中使用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运输环节“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以氢燃料汽车为例,氢燃料汽车排放的废气是水蒸气,其碳排放量为零。据CICC研究院估算,道路货运商用车将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届时新能源货车普及率有望达到10%;2050年,新能源轻型车保有量有望达到****。加大新能源冷链车的投入是“双碳”目标下企业的路径要求。随着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在城市配送中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可行的。
小结
冷链物流中心是冷链的核心资产,其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减少排放。对于企业来说,建设或改造节能环保的冷链物流中心,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但也会降低企业自身运营的能耗成本,避免环保政策收紧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