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乾隆帝到景德镇微服私访的时候,对一位老瓷工说:“可惜这里没有会动的瓶子”。老瓷工听了此话之后冥思苦想,受到了走马灯启发,终于创制出了一种会转的瓷瓶——镂空转心瓶。
诞生:唐英设计,乾隆钦定
清朝乾隆时期,出现了一种精美的陈设瓷器——镂空转心瓶。顾名思义,转心瓶就是中心部位能转动的瓶子。它由外瓶和内瓶两个瓶子套在一起组成。外瓶采用镂空和雕刻技法,在瓷胎上镂雕出各种花纹和图案,能够透视瓶子内部;内瓶绘有精美的图案,可以转动。转动内瓶时,人们可以通过外瓶的镂空部分看到内瓶上转动的画面,仿佛画面能够活动一般,十分精巧有趣。
中国制瓷技术发展到乾隆年间,已极其完备,达到“可以烧出任何颜色、任何造型”的境地。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享年89岁,在位60年,其执政的时期是清朝zui为繁盛的阶段。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建立了卓越功勋,还十分热爱文学艺术,对工艺品也有很高的鉴赏力。乾隆时期涌现出了大量工艺极为精湛的手工艺制品,无论是金银器、玉器还是瓷器,都具有“新奇精巧”的特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才出现了镂空转心瓶这一鬼斧神工的巅峰之作。
经专家考证,转心瓶为乾隆初期督窑官唐英供奉皇帝观赏的独出心裁之作,此前从未见过这类器型。由于设计复杂,极费工料,唐英不敢贸然烧制,奏请皇上“教导改正”,乾隆皇帝见到这些奇巧之作后,大概也觉得工艺太复杂、成本太高,舍不得多造,在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嗣后按节进十数件。”清代文献记有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几次转心瓶,总量几十件,此后便成为绝唱。
流传:粉彩镂空转心瓶
粉彩镂空转心瓶,高41.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21厘米,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盘口,束颈,溜肩,肩以下渐敛,下接圈足。整体造型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工艺精湛,风格典雅大方,颇具大家之气。该瓶分为内外两瓶,内外于瓶颈相连,内瓶底部与外瓶内心连接,外瓶采用粉彩绘制,所绘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镂空的水波纹雕花可谓巧夺
天工,匠心独运,精美至极。
瓶口、腹部开光边缘部位施以金彩,具有典型的皇家风格。
吉祥图案是陶瓷装饰的主要内容,清代瓷器更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此款花瓶不仅艺术气息浓厚,做工精美,寓意也十分吉祥,瓶身所绘鲤鱼有“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与瓶颈上所绘红色“吉”字相得益彰,互为映衬,瓶子奢华大气,也有“平平安安”的意义。此器内绘青花,外画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属于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魅力: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西厢记》里的张生,用“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形容莺莺的魅力。而转心瓶的魅力,同样在于这一“转”。这一转,是破静为动之美,瓷器之美,从来都是静止的,转心瓶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瓷器的静态美,通过旋转,不断变幻角度,产生奇妙变化。
这一转,是炉火纯青之美,为了能够旋转自如,转心瓶的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试验,火候控制稍有失当,便会使整器变形,前功尽弃。
其工艺之复杂精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其设计制作的很多方面甚至采用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仍然难以实现,很难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制造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把握其尺寸和比例的。这种挑战制瓷工艺极限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传奇。
这一转,是之美,这件转心瓶,除了独具匠心的旋转结构,工匠们还用粉彩描绘了镂空式景障。利用镂空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乾隆一朝更是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转心瓶和转颈瓶上。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器物上优美精致的镂空纹饰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准。说起乾隆官窑,你可以说它缺少宋瓷的品格,不及元瓷的大气,但对着这件转心瓶,你不得不为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点赞,真的是千回百转,独运匠心。
拍卖主题:哈布斯堡2023新加坡中国珍玩艺术品拍卖会
征集截止:2023年08月15日
拍卖机构: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地点: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会展中心5F宴会厅
拍卖类别:中国古瓷器、中国玉器、中国古书画、中国杂项、中国古钱币等。
买家群体:来自全球各地区,重要买家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