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光伏发电站屋顶极限荷载为多少公斤/KN
一、光伏极限荷载的含义解释:
荷载(“载”有”承载“的意思,故念四声)指的是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或习惯上指施加在工程结构上使工程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的各种直接作用,常见的有: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屋面积灰荷载、车辆荷载、吊车荷载、设备动力荷载以及风、雪、裹冰、波浪等自然荷载。
荷载分项系数是设计计算中反映荷载不确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的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2、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由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对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应取1.4。但对于标准值大于4KN/㎡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工业厂房承重检测一般厂房楼板能承重每平方多少kg?
1、厂房的建造、使用和修缮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结构体系等资料。
2、建立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结构平面、主要构件截面等资料。
3、抽样检测厂房承重结构材料的性能,构件抽样数量和部位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抽样部位应含有代表性的损坏构件。
4、检测厂房的结构、装修和设备等的完损程度、分析损坏原因。
5、检测厂房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现状。
6、根据实测厂房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和厂房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厂房现有承载能力。
7、根据实测厂房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使用荷载情况和厂房结构体系,以当地地震反应谱特征,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现有抗震能力并复核抗震构造措施。
8、检查房屋设备的运行状况。
一般在进行厂房承重检测前先要弄明白厂房的建筑和结构形式,以及厂房的历史沿革,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动,这是做厂房承重检测的基础工作。
二、太阳能电池板及附件设备,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及附件设备的总重量不超过15kg/㎡(0.15kN/㎡)。根据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厂房图纸,对屋面增加太阳能设备进行安全,根据安全结果提出对车间结构的处理意见及建议,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1、车间结构基本情况查勘:
该厂房,建于2015年,结构形式为门式钢架结构,结构传力路径为:荷载→檩条→钢屋架→钢柱→基础。钢构件布置及尺寸与原设计图纸相符。抗风柱的布置,屋面支撑及檩条、拉条、柱间支撑的布置,墙柱、墙梁的设置满足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车间梁柱平整度较好,未发现梁的平面内垂直变形和平面外的侧向变形,未发现柱子的倾斜和挠曲。主体结构构件表面无明显缺陷;链接及节点无明显缺陷;钢构件表面均有防锈涂层和防火涂层,无明显锈蚀痕迹。
2、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
该厂房,其生产设备均直接支撑于地面上,没有支撑于车间主结构上,未增加屋面的局部吊挂荷载。
3、地基基层调查:
现场勘察车间结构的柱底和底层墙体,未发现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上部结构倒斜、近地面墙体斜裂缝等,地基基层可评定为无明显静载缺陷,地基基本趋于稳定。
三、什么样的建筑屋面适合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答:目前国内建筑屋面按照形状主要可以分为坡屋面、平屋面和不规则结构屋面三类。原则上讲,任何形式的屋面都可以安装光伏系统,但在选择具体安装部位时,坡屋面安装要注意屋面的坡度与坡向与组件阵列安装倾角相匹配;不规则屋面安装要考虑在保证发电效率的不影响建筑的艺术效果。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时还应注意建筑安全性、施工安全性和并网便捷性、维护需要符合性等几个方面问题。
建筑安全性:对建筑屋面进行承载力测算,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
施工便捷性:能够施工,施工面具备施工条件;便于施工、施工材料、人员、设备(机械)进出方便;
并网便捷性:能够就近并网,就地消纳能力强;
建筑屋面可维护性:开阔无遮挡减少遮挡;宜避开空调冷却机组、通风管线、水箱等既有设施;预留检测通道;符合相关建筑的外观要求。
四、在当前的财政补贴政策下,电网接入是用户侧光伏项目发展的关键,目前,仅在工业园区、学校、商场等商用电较多、屋顶面积较大区域,申请用户侧光伏电站补贴是可行的。
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推广与应用,将从目前的示范工程逐步推广,后发展至鼓励屋顶安装且自发自用的小型光伏系统。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1.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将电网公司对用户侧光伏电站的接入细则法律化。
2.推行强制电价上网法。在当前阶段,可对居民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给予投资补贴的建立强制电价上网法,核算与安装规模关联的居民屋顶光伏电站上网电价,鼓励居民屋顶光伏项目的发展。
3.简化用户侧并网项目申报程序,减少项目申报手续,实行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备案制。比如取消项目申报中环评、水保、地灾、土地、可行性评审等手续,简化电网接入程序审查等。
结合光伏电站的实际情况,二次系统应该选择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和集中监控的方式,节省运维需要的人力资源。集中控制对二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远程监控要具有所有现场监控具备的功能,设计方案应该在技术经济条件可行的情况下满足光伏电站自动化与冗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