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指在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冷”主要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为了保持质量,防止品质下降,需要低温保存而进行的一系列加工、流通和销售活动。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91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6416亿元。
政策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政策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02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同年6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提升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
2021年3月,商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畅通鲜活农产品“先一公里”和“后一公里”的物流渠道。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加快补齐我国冷链物流短板弱项。
生鲜电商快速增长,促进冷链物流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生鲜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
生鲜电商快速的增长,带动冷链物流行业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与caigou联合会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2.65万亿元,同比增长4.1%;物流市场规模为2395亿元,同比增长3.6%。公共型冷库库容新增98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2%。
“中国生鲜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完全打开。随着冷链物流规模的逐渐扩大,这一定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中通冷链副总裁黎冰7月中旬在2023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市场前景看好,但因目前农产品产区“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存在短板,万亿市场“看得到吃不着”。
目前各大物流巨头也在冷链物流行业中纷纷布局。京东本身拥有自己的配送网络,依托已有的配送网络,将其升级为冷链配送网络。目前京东自营生鲜配送覆盖300多个城市,是中国大的生鲜冷链宅配平台;菜鸟网络在2015年率先推出生鲜仓储配送中心,目前菜鸟网络拥有5个生鲜配送中心,可覆盖中国80%的地区;苏宁2018年在全国多地建立冷链仓,目前全国46仓全部投产,辐射179个城市,冷链仓储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顺丰凭借在全国拥有超过20万平高标全温层冷库,以及2万多辆冷链运输车辆和庞大的冷链物流网络,数年蝉联“中国冷链物流榜”。
“中国生鲜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完全打开。随着冷链物流规模的逐渐扩大,这一定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黎冰认为,“整个食品农产品流通改变的未来,在电子商务。”中通在探索一种新的方式,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去降低产品送到消费者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这种优化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做到产地直销,弱化两端间的停留对食品产生的损耗。”
可这种意图拉直产销两头的做法,在现实中有巨大的障碍。“做生鲜农产品与工业品大的不同是,生鲜对运输的标准提出了很高的挑战。”黎兵解释道,冷链物流需要保证的是食品质量和安全,源头预冷和末端配送目前还是食品质量面临的大的挑战。
“只有当冷链物流两端的困难被打通之后,物流企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创造物流规模和价值上面去,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企业愿意进入这个市场,”黎冰向记者解释道。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规模小、分布散、效率低的特征,导致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整体水平较低。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中,由于行业门槛较低,进入门槛不高,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为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我国zhengfu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类为传统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物流集团、德邦、安能、顺丰等;第二类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包括凯雪、普洛斯、万科等;第三类为电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包括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
冷库容量持续增长,为冷链物流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近几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冷链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冷库是整个冷链的核心节点,也是是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起到储藏、转运的功能。根据实际需求,冷库大致分为大型库、中型库、小型库和微型库。从全球各国人均冷库容量来看,根据国际冷藏仓库协会数据统计,荷兰以0.96立方米/人的人均冷库容量位列名,紧随其后的是新西兰0.5立方米/人以及美国0.49立方米/人,分别位列第二、三名。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0.13立方米/人,在全球各国人均冷库容量中的排名较为靠后,人均冷库容量只占美国的1/4,国内人均冷库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国内冷库建设规模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冷链物流市场主体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空间广阔,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6416亿元,其中冷链物流行业市场主体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待提升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重要的是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生产以家庭为单位,不具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条件,而农产品加工企业又无法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造成了冷链物流成本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产品生产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2、我国农产品生产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物流网络不完善。
5、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我国冷链物流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方面。其中,农产品生产环节包括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环节,产品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环节。冷链物流供应链涉及的相关企业较多,但大多存在着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认识不足。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我国冷链物流供应链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部分食品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整体来看,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偏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