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1926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1927年Doyle在英国的新城(Newcastle)首次分离到病毒,随后定名为新城疫病毒。我国于1935年首次发现有鸡新城疫的流行,但到1948年才得以证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病原学
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禽类的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该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能力强,但对消毒剂、高温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弱。
人类感染风险
人类感染新城疫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与禽类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禽类加工厂工人、兽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存在感染风险。感染后可能引起急性结膜炎等症状,但多数病例不经治疗即可自愈,且不传染他人。
流行病学
新城疫的易感动物包括鸡、野鸡、火鸡等,其中鸡Zui易感。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季较为常见。
症状表现
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食欲减少、下痢、产蛋量下降等。部分病鸡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现状
目前,新城疫没有有效治疗药物,预防措施主要依靠严格的消毒、隔离和疫苗接种。近年来,通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发生几率已明显下降。
海关措施
为防止新城疫疫情从境外传入,海关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包括禁止从疫区输入禽及其产品,加强检疫查验,封存和销毁非法入境的禽类产品等。
提醒
海关提醒广大旅客,切勿携带来自疫区的禽及其产品入境,以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
通过上述信息,我们了解到新城疫是一种严重的禽类疾病,人类感染风险较低,但仍需保持警惕。海关的严格防控措施对于防止疫情传入我国起到了关键作用。公众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参与防控工作,保护禽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