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学校房屋安全检测(结构可靠性)排查
一、英德学校房屋安全检测(结构可靠性)排查:
1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4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二、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1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2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
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3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二、英德学校房屋安全检测(结构可靠性)排查,本公司房屋抗震检测鉴定项目实例分析:
经现场检查,该楼为5层砖混结构,平面为内廊式“筒子楼”布局,纵向共有15个开间,层高为3.3m。外墙和1层内纵墙厚度为370mm,其余墙体厚度均为240mm,楼、屋面板均采用预制空心板。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限值要求,应在结构体系上采取加强措施。
房屋建造时原设计未设置构造柱和圈梁,该楼曾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在外墙增设构造柱和圈梁,房屋内部横向采用圆钢拉结,圈梁和拉结筋在1、3、5层**板处设置,在横向承重梁上部加砌抗震砖墙。现场检测抗震加固的构造柱和圈梁尺寸,拉结钢筋的直径和位置,其详细情况见各层平面布置图。房屋横墙较少,大部分为纵墙承重,横墙间距较大,抗震加固时增设的构造柱和圈梁数量不足,上述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现场剔凿检查后增设的抗震墙体做法为240mm厚砖砌体,设置在横向梁的位置。抗震墙在梁底面位置有缝隙未与梁**紧,墙体自重由梁承担。抗震砖墙与原墙体未采取有效连接措施,墙体交接处砖砌体未咬合,抗震墙拉结筋未植入原砌体墙。抗震加固墙的做法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不能有效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应采取措施。
1、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
经验算,该楼1层~5层横向墙段地震作用下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1层~4层纵向部分墙段地震作用下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经验算,该楼1层~3层部分墙段竖向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2、结构安全及抗震性能鉴定结论
1) 房屋现状下部楼层的部分墙体竖向受压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结构静力作用下的安全性能不足,应采取加固措施。
2) 房屋现状的墙体地震作用下抗剪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和结构体系不满足规范要求,房屋现状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3) 现状荷载情况下,楼面梁和楼梯结构的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应加固。不增加现状荷载情况下,楼面和屋面预制空心板的安全性能基本能够满足要求。
3、工程处理建议
1) 结合房屋后续用途和改造方案,应综合考虑加固方案,改造时尽量减少楼面自重。
2) 对于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墙体,可采用钢筋网混凝土板墙加固。拆除梁上部的抗震砖墙,改为轻质隔墙。横向局部增设混凝土抗震墙,部分楼层增设圈梁,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3) 楼面梁可采用底部粘钢的方法进行加固。
4) 楼面增设卫生间的位置,楼板局部需要开管道洞,可拆除该位置预制板改为局部现浇板,也可在预制空心板的板肋间较大空孔处开洞,应避免损伤板肋和钢筋,并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
三、英德学校房屋安全检测(结构可靠性)排查,房屋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结构布置的宏观控制和抗震构造措施鉴定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尙应符合下列定:
1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宜提高该构件的配筋等构造鉴定要求。
2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整体性的要求;装配式厂房应有较完整的支撑系统。
3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满足不倒塌伤人的要求;位于出入口及临街等处,应有的连接。
4 当建筑场地位于不利地段时,尚应符合地基基础的有关鉴定要求。
3.5.8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可根据建筑所在场地、地基和基础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作下列调整: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于甲、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的构造措施进行鉴定;对于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要求的构造措施进行鉴定。
2 Ⅳ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3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0.15g)的地区,各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采用。
4 对密集的建筑,包括防震缝两侧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房屋建筑抗震能力鉴定评级的层次、等级划分以及工作步骤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能力鉴定评级,应按构件(楼层)、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各分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分为四个抗震能力等级,并应按表3.5.9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步骤,从**层开始,逐层进行:
1)根据构件抗震承载力评定结果,确定构件的抗震承载力等级;
2)根据子单元抗震宏观控制和抗震构造措施项目及抗侧力构件与其他构件集承载能力的评定结果,上部结构子单元的抗震能力等级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a 评定抗震宏观控制的抗震等级,并作为子单元的抗震措施等级;
b分别评定各楼层抗侧力构件和其他构件集的抗震承载力等级,应以楼层综合抗震承载力等级和各构件集抗震承载力等级中较低一级作为楼层的抗震承载力等级,并应以楼层较低的抗震承载力等级作为上部结构子单元的抗震承载力等级;
c应对上部结构子单元抗震措施等级和抗震承载力等级进行综合评定子单元抗震能力等级。2)根据场地、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子单元的评定结果,取子单元中较低一级作为鉴定单元的
抗震能力等级。
2 各层次抗震能力鉴定评级,应以该层次抗震能力的评定结果为依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