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是维护创新成果、保障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自1994年以来,我国海关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覆盖了从报关单证审核到货物检验、侵权货物扣留调查、处罚违法进出口人以及侵权货物处置等多个环节。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相关内容。
一、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范围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专利权、世界博览会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等。这些权利在进出口环节均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旨在确保合法权利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二、备案与保护模式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分为依职权保护和依申请保护两种模式。依职权保护要求知识产权在海关总署备案,海关在监管过程中主动发现并处理侵权行为。而依申请保护则不限于已备案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只需提供相应证明和证据即可申请保护。
三、企业进出口侵权货物的法律责任
企业若涉及进出口侵权货物,将面临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及信用惩戒等多重风险。海关将依法没收侵权货物,并根据情况对企业进行罚款或其他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四、权利人应对侵权货物的措施
权利人在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口时,可及时向海关提出保护申请,并提供相应担保。海关将依法审核申请,并根据情况采取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等措施,确保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五、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流程
权利人可通过“互联网+海关”平台轻松完成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具体流程包括注册系统用户、填写并提交备案申请数据、等待海关总署核准或驳回申请。海关总署将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并通知权利人。
六、担保金额的规定
在申请保护时,权利人需按照不同模式提供相应担保。依职权保护时,单次担保金额不会超过人民币10万元。而依申请保护则需提供相当于货物价值的担保。对于已备案的商标专用权权利人,可通过提交保函形式申请总担保,以便于多次申请保护措施。
七、内销企业也可申请备案
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只做内销,也可以申请知识产权海关备案。这一举措有助于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防止货物被销售到海外,保护自身不被侵权仿冒。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法律制度,为合法权利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企业应充分了解并利用这一制度,为自己的知识产权穿上法律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