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医疗器械的分类由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MFDS)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以下是医疗器械在韩国的主要分类方式:
1. 风险等级分类
< class=" list-paddingleft-2">一类医疗器械(ClassI):低风险产品,通常不涉及直接与人体接触或仅短时间接触。例如,一些简单的手术工具和检测设备。
二类医疗器械(ClassII):中等风险产品,涉及更高的风险或对人体的长时间接触。例如,心电图机、输液泵等。
三类医疗器械(ClassIII):高风险产品,通常涉及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用途。例如,植入体内的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
四类医疗器械(ClassIV):极高风险产品,通常用于体内的复杂手术或长期植入设备。例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等。
</>用途和功能:设备的预期用途及其对用户的影响。
接触方式:与人体接触的方式(例如,外部接触或内部植入)。
风险程度:对使用者的潜在风险,包括可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一类医疗器械:通常要求提交技术文件和性能测试报告,但不需要ISO 13485认证。
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可能需要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包括临床试验数据和ISO13485认证,具体要求依据器械类别和风险级别。
</>
2. 分类依据
< class=" list-paddingleft-2">3. 注册要求
< class=" list-paddingleft-2">韩国医疗器械的分类系统依据风险等级将医疗器械分为一类到四类,等级越高,产品的风险和注册要求通常越严格。这种分类有助于确保医疗器械在市场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