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管控日益受到重视。《RoHS指令》(Restriction ofHazardous SubstancesDirective),即“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是欧盟为了减少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规。自2006年首次发布以来,RoHS指令经历了多次更新与扩展,从Zui初的六种限用物质增加到了当前的十项限制要求,简称RoHS10项。
RoHS 10项标准简介
RoHS10项标准是指在电子电气产品制造过程中禁止使用的十类特定化学物质,其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以及环境免受这些物质可能造成的伤害。这十种被严格控制的有害物质包括:
铅(Pb)
汞(Hg)
镉(Cd)
六价铬(Cr+6)
多溴联苯(PBBs)
多溴二苯醚(PBDEs)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每一种物质都有明确的Zui大允许浓度值,通常情况下为0.1%(重量比),镉则更为严格,其Zui大允许浓度仅为0.01%。
RoHS 10项标准的历史沿革
Zui初版本的RoHS指令于2002年通过,并于2006年7月1日正式生效,当时仅针对六大类有害物质设定了限制条件。随着时间推移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更多潜在有害物质的认识逐渐加深。在2011年发布了RoHS2指令(Directive2011/65/EU),不仅加强了原有规定还扩大了适用范围。直至2015年,EU修订该指令,正式将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纳入限制名单中,形成了如今的RoHS10项标准。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提高电子电气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能不懈努力的结果。
RoHS指令的重要性
RoHS指令不仅影响着欧洲市场内销售的所有电子电气设备制造商,也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整个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无害或低害材料替代传统含有害成分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方法。符合RoHS要求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采购政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