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在充电桩充电和在家里充电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一、安全性
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由相关机构建设和维护,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充电桩能够自动检测电池状态,具备过充保护、过载保护、过压保护等多重防护功能,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充电桩会自动断电和启动应急预警,降低损失。
家里:
家里充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当使用非原装充电器、在密闭空间充电或私拉乱接电线时,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电池老化、磕碰、过充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短路和自燃,尤其是锂电池的安全隐患更大。
二、费用
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的收费相对较高,除了电费外,还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
收费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充电桩类型而异,但通常按小时或充电量计费。
家里:
在家充电按民用电价计费,费用较低。
家庭用电成本受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影响,高峰时段电费较高,低谷时段电费较低。
三、对电池的损伤
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有自动断电功能,能够根据电动车的充电功率情况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并及时断开电源,减少电池损伤。
充电桩还能智能识别接入电动车的电池信息,调整输出电流和电压,防止电池损伤。
家里:
在家充电时,车主需要自行把握拔电时间,容易导致过充或充不满,损害电池。
插座不能判断是否充满,充电器变为绿灯后,电池可能并未完全充满,需要车主自行判断充电时长。
四、便利性
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分布广泛,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充电,方便快捷。
充电桩通常安装在公共场所,如停车场、商场等地方,便于用户找到并使用。
家里:
在家充电无需外出寻找充电桩,随时可用,对于居住在农村自建房或老旧小区的车主来说可能更为便捷。
但对于居住在高层建筑或无法安装充电桩的车主来说,居家充电则可能面临诸多困难。
五、充电方式
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有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可选,满足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
充电桩支持智能化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刷卡或投币等方式进行充电操作。
家里:
在家充电一般用家用充电桩或普通电源插座进行充电,多为慢速充电。
充电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
电动车在充电桩充电和在家里充电在安全性、费用、对电池的损伤、便利性和充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车主在选择充电方式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和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公共充电桩进行充电,以确保充电的安全性和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