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员工未购买工伤保险却发生了工伤,可参考以下方法来处理:
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申请: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遇特殊情况,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
员工或其亲属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 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
申请时机: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申请主体及材料: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如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
确定赔偿责任与协商赔偿
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未依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全部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
协商赔偿: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员工或其亲属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根据伤残等级和具体赔偿项目,计算出应得的赔偿金额,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赔偿。
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不成,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将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
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条件:如果用人单位在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生效后,仍拒不支付工伤赔偿款,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将采取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相应价值的财产等,以确保工伤职工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
寻求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工伤职工可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将为其指派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救助:工伤职工因工伤导致生活困难的,还可向当地民政部门等相关机构申请社会救助,以缓解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