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抗菌纺织品的检测以及评价方法,国外一般采用AATCC规定的试验法。我国采用的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zongju与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共分为琼脂平皿扩散法、吸收法以及振荡法三个部分,可以看作纺织品抗菌性能评测的三种方法。
1.GB/T20944.1—2007
此标准为GB/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中的第一部分,称为琼脂平皿扩散法,于2007年6月14日发布,2008年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织物以及其他平面织物。纤维、纱线也可参照执行。不涉及抗菌产品安全性的评测。
测试方法为,在平皿内注入两层琼脂培养基,下层为无菌培养基,上层为接种培养基。试样放在两层培养基上,根据培养基和试样接触处细菌繁殖的程度,定性评定试样的抗菌性能。
2.GB/T20944.2—2007
此标准为GB/T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中的第二部分,称为吸收法,于2007年6月14日发布,2008年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羽绒、纤维、纱线、织物和制品等各类纺织品。不涉及抗菌产品安全性的评测。
测试方法为,将试样与标准杨分别用试验菌液接种,分别进行立即洗脱和培养后洗脱,测定洗脱液中的细菌数并计算抑菌值和抑菌率,以此评价试样的抗菌效果。
3.GB/T20944.3—2008
此标准为GB/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中的第三部分,称为振荡法,于2008年4月29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羽绒、纤维、纱线、织物,以及特殊形状的制品等各类纺织产品,尤其适用于非溶出型纺织产品。
测试方法为,将试样与标准杨分别装入一定浓度的试验菌液的三角烧瓶中,在规定的温度下震荡一段时间,测定三角瓶内菌液在震荡前及震荡一段时间后的活菌浓度,计算抑菌率,以此评价试样的抗菌效果。
4.AATCC-90试验法
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试验菌种,再紧贴上试样。另取一块未整理织物,贴在同一培养基上作对照。于37℃下培养24h后,观察菌类繁殖情况和试样周围无菌区的晕圈大小,与对照的试验情况比较。故该法也称晕圈试验法。
5.AATCC-100试验法
目前,在美国的三种抗菌定量试验法中AATCC—100为惟一的标准试验法。其方法是,在灭菌织物上,接种细菌,以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后与未整理织物相比较,得出细菌减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