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业科技进步和消费理念的提升,化妆品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各种功效宣称的化妆品琳琅满目,那么,这些化妆品是否具有宣称的功效呢?这就需要进行化妆品功效评价,即通过化学、生物化学、临床评价、主观评价等多种手段,对化妆品使用效果进行综合测试和客观分析,并进行科学解释。
中科检测是专业的化妆品检测与功效评价中心,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可承担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等工作,可提供抗皱化妆品功效评价、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化妆品安全检测等化妆品安全相关服务。
抗皱化妆品的作用机制
皱纹形成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即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其中内部原因,包括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老化、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变化、细胞活性化的降低及遗传因素等。而外部原因有紫外线与干燥等。这些原因相互作用,Zui终形成各种皱纹[4]。
化妆品中常见的抗皱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皮肤组织细胞代谢、清除皮肤细胞自由基、抗氧化、降低经皮失水、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等方面,保持皮肤弹性、淡化皱纹,使肌肤呈现健康年轻的状态。可以通过生化试验、细胞实验、临床评估等方式,对上述不同层面的功能进行验证,作为评价化妆品抗皱功效的科学性手段。
抗皱化妆品体外生化试验评估
根据自由基衰老学说,机体内过多自由基的产品,会对皮肤机构造成破坏,清除过剩的自由基,可以有效延缓皱纹的出产生。生物化学自法可以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试验、清除羟自由基试验和氧自由基吸附能力试验,来体现功效原料是否以清除自由基的形式,达到抗衰老的功效。
根据基质金属蛋白酶衰老学说,外界因素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1活性增强,过度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了皮肤结构,导致皱纹的产生。如果某种功效成分,能够有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活性,就能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和流失,阻止皱纹的产生,达到抗皱祛皱的目的。通过体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活性的方法,可以评价原料是否有消除细纹,紧致肌肤,抗皱祛皱功效。
抗皱化妆品细胞实验法评估
在皮肤老化和功效评价的研究中,细胞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也较为成熟。研究表明,皮肤的厚度和成分,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改变,其中皮肤真皮层的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其分泌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成分,共同构成了真皮的主体,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是皱纹形成的根本原因。
成纤维细胞增殖实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成为研究皮肤老化和功效评价的重要工具,通过MTT法可以对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进行检测,从而评价原料的促进成纤维细胞生成,达到抗老化的目的。而通过ELISA法,可以对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透明质酸(HA) ,进行检测,也可作为功效原料促进角质细胞生成的重要评价手段。
抗皱化妆品临床评估
皱纹是皮肤衰老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化妆品抗老化的重要指标。根据Kligman等的形态学分类,一般将皱纹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经常出现于外眼角或额部等的直线状皱纹;第二种是出现于腮部或颈部等的菱形或三角形的图形皱纹;第三种是出现于大腿部或腹部等弛缓皮肤表面的很细的给褶状细纹,随着人脸面部表情的变化而瞬间产生的皱纹,被称为表情线;习惯性的细纹或出现于眼睛周围的浅皱纹,被称为细纹。
除皱纹和纹理度的直接测试方法,还可依据皮肤老化的成因,和皮肤老化特征,选择非皱纹观察的评价参数、测定技术、测定仪器和实验方法等,如:皮肤的水分含量和皮肤弹性的测定。
1、皮肤指标评价
依据临床医学理论,应用现代先进的条影技术和科学仪器,并以特定人群为目标,测定受试者使用化妆品前后皮肤生理指标的变化。
选取35名数量的志愿者(保证有效人数>30),对其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并经统计分析后,判断化妆品祛皱/抗皱的功效。技术关键点包括志愿者的遴选、测试部位选择、测试指标、统计方法等。
评价指标:皮肤皱纹的深浅或者长度、皮肤纹理度(见图3)、皮肤弹性、水分含量、皮肤屏障功能、色素沉着、pH值等。
2、感官评价
通过目测和图像采集方法,进行主观抗皱评价。
1)肉眼评价
由专业的评价员,根据完备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标准,判定受试者的皱纹程度。
以眼角的皮肤状态作为皮肤老化特征的判定标准,并根据皮肤皱纹和肌肤状态,将皮肤老化状态分为8个等级(0~7级)。主观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此标准,对化妆品抗老化、淡化皱纹的功效进行评价。
2)图片采集
应用专业的图像采集技术,对受试部位进行图片采集,且每次受试者的姿势、距离、照明度等条件均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以保证图片的可比性。
通过专业的图像采集系统,对比使用化妆品前后皱纹的长度和深浅,其结果有较强可比性,并且还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将皱纹的长度或者深浅进行量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受试者自我估
通过问卷调调查的形式,要求参与人体试验的35名受试者,对产品抗老化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统计结果同样可作为产品抗老化有效性的判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