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 4806.9-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深圳华瑞测不锈钢真空保温杯的保温效能与食品级安全要求如下:
一、保温效能测试要求
温降速率
在指定时间(如6小时)内,装入热水或冷饮后的温度变化需符合阈值:热水保温:温度下降幅度≤4℃/6小时(具体阈值因产品规格而异)。
冷饮保冷:温度上升幅度≤3℃/6小时。
密封性检验
需通过倒置、倾斜等模拟使用场景测试,确保无渗漏。抗摔测试
模拟日常跌落场景,要求外壳不易破损,内部真空层不受损。
二、食品级安全要求
材质成分限制
内胆必须使用食品级不锈钢(如304/06Cr19Ni10、316/S31608),杂质元素限量:砷≤0.01%、镉≤0.01%、铅≤0.01%。
禁止使用铅、镉、砷、汞等作为合金元素。
有害物质迁移限量
重金属溶出:铅≤0.01 mg/L、镉≤0.005 mg/L、镍≤0.1 mg/L(以4%醋酸溶液模拟迁移)。
禁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及双酚A(BPA)。
卫生与物理性能
内胆表面需光滑无裂缝,便于清洁;物理性能需满足耐磨性、抗腐蚀性等要求。
三、符合标准的意义
消费者层面
确保长期使用安全,避免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摄入。
保温性能稳定,延长饮品温度保持时间。
行业层面
推动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耐用性和环保性。
促进市场淘汰劣质产品,规范行业标准。
四、标准更新要点(相比旧版GB 4806.9-2016)
新增保温效能测试,明确温降速率、密封性等量化指标。
迁移试验要求更严格:不锈钢制品需通过三次迁移试验,以第三次结果判定合规性。
标识规范细化:需明确标注不锈钢牌号(如304/316)、镀层成分及使用注意事项。
五、选购与使用建议
认准标识:检查产品是否标注“GB 4806.9-2023”及“304/316”材质。
测试保温性:倒入热水后触摸杯身,若快速发热则真空层可能失效。
避免盛装强酸/碱性液体:以防腐蚀内胆或加速重金属迁移。
通过以上标准与建议,消费者可更安全地选择和使用不锈钢真空保温杯,行业也将持续向高质量、环保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