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方法有哪些?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介绍

2025-05-29 08:00 59.37.131.130 1次
发布企业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14
主体名称: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6572186971P
报价
人民币¥1000.00元每件
品牌
中科检测
资质
CMA/CNAS
服务类型
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
关键词
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报告,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项目,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标准,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机构
所在地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
联系电话
18127993660
中科检测联系
18127993046
工程师
罗工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18127993660

产品详细介绍

纺织品的抗菌检测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大部分。定性检测可快速判定样品有无抗菌性能,通过样品周围的抑菌圈可以判断抗菌纺织品所采用的抗菌整理剂的溶出性。定量检测适用于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整理织物,通过测试菌数量的减少率可以定量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效果。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报告。

 

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方法:定性检测法

定性检测可以判断样品有无抗菌性能,通过将抗菌样品放置在接种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琼脂表面,使之接触完全,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培养,通过观察样品周围是否出现抑菌环或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断样品有无抗菌性能。

当出现抑菌环或样品与培养基接触面无菌生长,则说明样品具有抗菌性能。抑菌环越大,说明抗菌剂与纺织品结合的越不牢固,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耐久性越差,当抑菌环的直径超过1mm时,则判定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剂为溶出型,当抑菌环的直径小于1mm为非溶出型;当无抑菌环时,如果样品接触面无菌生长,说明该纺织品具有抗菌活性,并且抗菌性能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如果接触面上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长时,则样品无抗菌活性。

定性测试对溶出型抗菌纺织品测试效果尤为明显,具有测试方法简单、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其只能判定样品有无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相对粗略,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相对较差。

定性测试方法有两种,混菌培养法和划线法。混菌培养法是将菌悬液均匀涂于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并将样品贴于含有一定量细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在样品底部及周围细菌生长情况;划线法是用接种环挑取一定浓度的菌液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划线,再将样品贴于琼脂表面,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在样品底部及周围的生长情况。

国内外常用的典型抗菌产品定型测试方法主要有AATCC 147-2011,AATCC 90-2011,AATCC174-2011,ISO 20645-2004,JIS L 1902:2008,GB/T20944.1-2007。

其中AATCC 147与ISO 20645二者原理相似,但测试细节存在较大差别:ISO20645方法对测试所用的菌悬液进行了定量规定;将测试微生物与测试上层琼脂混合,使测试结果更为清晰;ISO20645方法所采用25mm直径圆形样品,较AATCC147所采用的25mm×25mm的矩形样品,对抑菌圈的测试更加方便和准确。基于上述原因,ISO20645-2004在测试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面高于AATCC 147-2011,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法

定量检测是样品接种定量测试菌液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根据测试菌数量的减少率可以定量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效果,此方法具有定量、准确、客观等优点,测试时间长、费用高。

定量检测法中依据测试菌液接种到试样上方式的不同分为震荡法、吸收法(浸渍法)、印迹法、奎因法、转移法等。根据回收菌测试方法又分为平板培养法和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直接测定洗脱液中的细胞含有的ATP含量,根据ATP的含量计算样品的抑菌率和杀菌率,与平板培养法相比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内外常用的典型抗菌产品定量测试方法有,AATCC 100-2994、AATCC 174-2011、JIS L1902:2008、ASTM E2149-10(2001)、GB/T20944.2-2007、GB/T20944.3-2008、FZ/T73023-2006、FZ/T62015-2009、ISO20743-2007、QB/T2881-2007《消毒技术规范》(2002)。


所属分类:中国商务服务网 / 检测服务
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方法有哪些?纺织品面料抗菌检测介绍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