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尺寸
长227*宽79*高248.5(mm)
外壳材质
V-0级ABS阻燃耐高温材料
防水等级
IP65级防水
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号
ZL 2022 3 0826971.7
发明专利证书号
ZL 2022 1 1295241.4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
ZL 2021 2 0604498. 8
单路Zui大负载功率
1000W
支持电池类型
铅酸电池/鲤电池
充电Zui大电流
4.5A
通用网络
4G全网通/蓝牙
充电路数
12路
支持卡片种类
符合mifare标准的卡
工作频率
13.56MHZ
读卡时间
<0.3秒
环境温度
-25°C--50°C
支付方式
扫码/刷卡/蓝牙
输出控制方式
继电器输出
防水等级
IP65级防水
待机功耗
3.0W
输入电源
220VAC/50 Hz
输出电压
220VAC/50 Hz
工作电压
220VAC
小区充电站的功率并非越大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电网条件、成本效益等因素综合考量。以下是关键分析:
1. 功率大的优势
充电速度更快:高功率(如60kW以上)直流快充可在30分钟内为电动车充至80%,适合临时补电;而7kW交流慢充需68小时充满,适合夜间停放。
提高周转率:商业运营场景下,快充能服务更多车辆,减少排队。
2. 功率大的局限性
电网负荷压力:高功率充电桩需小区变压器容量支持,盲目增容可能需电网改造,成本高昂。
电池健康影响:频繁快充可能加速电池衰减(尤其是非高温电池),慢充对电池更友好。
成本问题:快充设备价格是慢充的510倍,电费也可能更高(部分小区按商业电价收费)。
3. 小区场景的适配性
私家车为主:居民通常夜间停车时间长,7kW22kW慢充足够满足需求,且成本低、对电网友好。
公共充电站:若需服务外来车辆或出租车,可配置少量快充(如30kW60kW),但需评估使用率。
4. 其他考量因素
电压限制:老旧小区电路可能仅支持单相电(220V),无法安装高功率三相电(380V)桩。
安全风险:高功率充电对电缆、散热要求更高,安装不规范易引发火灾。
政策补贴:部分地方政府对慢充桩建设有补贴,高功率桩可能不符合条件。
建议方案
混合配置:以慢充为主(7kW22kW),搭配少量快充(如总桩数的10%20%)。
智能调度:通过分时充电、负载均衡技术避免电网过载。
需求调研:优先满足居民夜间充电需求,而非盲目追求高功率。
结论:功率越大≠越方便,需平衡速度、成本、电池健康和电网能力。小区充电站的核心是“够用且可持续”,而非单纯追求高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