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充电桩实现“车网互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智能有序充电:充电桩安装智能物联电表有序充电模组,可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和充电功率的动态调控。电网企业运用峰谷电价等激励措施,引导车主在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时充电、负荷高峰时停止充电,从而实现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车主可通过手机扫码,预约有序充电的充电电量和出发时间,享受充电优惠价格。
双向充放电(V2G技术):需要车辆和充电桩都支持双向充放电功能。车主将车辆停靠在支持V2G的充电桩旁,使用充电枪连接车辆,通过手机扫码并在相关应用程序中启动放电模式,就可以将车辆电能反向输送到电网。系统会实时显示预计收益,放电完成后,积分或收益将自动计入车主账户,可用于抵扣充电费用或兑换礼品等。
虚拟电厂未来可能有以下布局方向:
资源聚合多元化:聚合更多类型的分布式资源,除了现有的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充电桩等,还可能包括更多的可调节负荷,如智能家电、工业设备等,实现更广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例如,将商业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集群等纳入虚拟电厂的调控范围,根据电网需求进行灵活调节。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能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虚拟电厂将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提升对分布式资源的实时监测、预测和优化调度能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的充电数据进行分析,准确预测充电桩的负荷需求,实现更合理的充电调度。
市场参与度提升: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虚拟电厂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多种电力辅助服务,如调频、调峰、备用等,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网频率出现波动时,虚拟电厂可快速调整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或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参与电网的调频过程。
区域协同与规模化发展:虚拟电厂的布局将从局部试点向更大范围的区域协同发展转变,实现跨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运行。例如,在一个省或一个区域内,将不同城市的虚拟电厂进行联网,形成规模化的虚拟电厂集群,共同应对电网的整体需求。
与其他能源系统融合:未来虚拟电厂可能会与其他能源系统,如天然气、热力等进行融合,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优化。例如,在综合能源系统中,虚拟电厂可根据不同能源的价格和供需情况,灵活调整分布式能源的运行模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