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外客户在采购锂电池时,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认证,以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安全和质量标准。具备认证的锂电池产品能够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锂电池UN38.3测试2025年新规
1. 测试范围升级
- 新增测试项:
- 多电芯热失控传播测试(强制覆盖能量>100Wh的电池组);
- 硅基负极稳定性测试(若负极硅含量≥5%)。
- 调整项:
- 振动测试从正弦波改为随机振动(时长7小时);
- 热冲击温度范围扩展至-50℃~85℃(循环15次)。
2. 报告有效期收紧
- 材料/工艺变更:任何电解液配方、隔膜材质或封装设计改动需重新测试;
- 地域差异:
- 欧盟:UN38.3报告需同步符合EU 2023/814新规;
- 美国:需补充UL 1973储能电池标准数据。
3. 特殊电池要求
- 固态电池:需额外通过针刺测试(证明无电解液泄漏);
- 钠离子电池:参照UN38.3但豁免锂相关条款(需标注“Sodium-Ion”)。
二、锂电池MSDS(GHS第9版)核心更新
1. 必须包含的内容
- 化学成分:
- jingque标注硅基负极比例(如“SiOx含量:8%±2%”);
- 电解液溶剂配方(如EC:DMC:EMC=3:5:2)。
- 危险性分类:
- 新增“EUH211”警示语(若含纳米材料);
- 明确运输UN编号(如UN3480、UN3090)。
2. 格式规范
- 第14节(运输信息):
- 需区分空运(IATA DGR 66版)与海运(IMDG 2026)条款;
- 标注应急响应电话(需24小时多语种服务)。
三、锂电池运输合规实操指南
1. 文件组合
- 必交文件:
- 2025版UN38.3报告(含热失控测试数据);
- GHS第9版MSDS(需机构审核章);
- 1.2米跌落测试报告(空运强制)。
2. 包装与标记
- 标签新规:
- Class9危险品标签尺寸≥12cm×12cm(旧版10cm×10cm失效);
- 新增“Li-ion BATTERY, NO NANO”(若不含纳米材料)。
- 包装材料:
- 外箱需通过UN 38.3认证(如UN4G/X);
- 内衬防短路材料(如非导电泡棉)。
3. 申报流程
- 空运:提前48小时提交DG Declaration(含热失控风险评估);
- 海运:提供CTU Packing Certificate(需船长签字)。
四、企业应对策略
1. 测试端:
- 优先选择CNAS+UN双资质实验室(如、TÜV莱茵);
- 对现有电池型号进行合规性复查(尤其硅基负极产品)。
2. 文档端:
- 使用自动化工具(如ERA Comet)生成多国格式MSDS;
- 建立电池护照(Digital BatteryPassport)满足欧盟CBAM要求。
3. 物流端:
- 与货代签订锂电池专项协议(明确责任划分);
- 培训员工掌握IATA DGR 66版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