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充电站的充电速度为何相对较慢?

2025-05-29 07:00 116.30.139.49 1次
发布企业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2
主体名称: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DFQ1J22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电单车充电桩,电动车充电桩
所在地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共乐社区银田工业区西发小区 C 区 11 栋厂房 3 层
联系电话
0755-23322248
手机
18926068407
业务经理
张经理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18926068407

产品详细介绍


交流充电站(即慢充桩)充电速度相对较慢,主要与自身技术原理、硬件配置及安全设计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如下:



 一、技术原理限制:交流充电需“先整流后充电”

1.交流充电的本质是“间接充电”  

  交流充电站输出的是交流电(如220V或380V),但电动车电池(如锂电池)只能接受直流电。交流电需先通过电动车内置的车载充电机(OBC,On-Board Charger) 转换为直流电,再为电池充电。  

  转换过程耗时:车载充电机的功率有限(常见为3.3kW、6.6kW,部分高端车型可达11kW),转换效率也会影响实际充电速度。  

  对比直流快充:直流充电站(快充桩)直接输出直流电,跳过了车载充电机的转换环节,可通过更高功率(如60kW、120kW甚至更高)直接为电池充电,速度大幅提升。


2.车载充电机功率瓶颈  

  为降低成本和车内空间占用,多数普通电动车的车载充电机功率较低。例如:  

   一辆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电池容量约50kWh,若使用6.6kW车载充电机,理论充电时间约为50kWh÷6.6kW≈7.6小时(不计损耗)。  

   若换成直流快充(如60kW功率),充电时间可缩短至 1小时以内(仅需充入80%电量)。



 二、硬件配置差异:功率低、电流小

1.输入功率受限  

  交流充电站的输入功率主要由电网和线路规格决定:  

   单相220V场景:常见家用充电桩为220V单相电,max电流一般为16A或32A,对应功率为220V×16A=3.52kW 或 220V×32A=7.04kW。  

  三相380V场景:部分商用交流桩使用380V三相电,功率可提升至11kW或更高(如380V×16A×3≈19kW,但实际应用中功率常限制在11kW左右),但仍远低于直流快充的百千瓦级功率。


2.电流强度不足  

  充电速度与电流大小直接相关。交流充电的电流需通过车载充电机限流,单根线缆的电流通常不超过32A(家用桩)或63A(商用桩),而直流快充的电流可达100A以上(如特斯拉V3超充桩峰值电流约600A),电流差距悬殊。



 三、安全与电池保护设计

1.慢充对电池更友好  

  交流充电功率低、电流小,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热较少,可减少电解液分解、电极材料老化等问题,延长电池寿命。尤其适合日常通勤车辆的“夜间谷电充电”场景,在用户无迫切需求时缓慢补能。


2.规避过热风险  

  若交流充电强行提升功率,可能导致:  

   车载充电机过热损坏;  

   电池长期高负荷充电加速衰减;  

   充电线缆因电流过大引发起火风险(尤其在老旧小区或线路老化场景)。  

  交流充电的“慢”本质上是一种安全性妥协,适合非紧急充电场景。



 四、应用场景定位:慢充以“补能”为主,快充以“应急”为主

 交流充电站的目标场景:家庭、小区、写字楼等固定场所,用户停车时间长(如夜间、工作日白天),无需快速充电,更注重安全和成本(如利用低谷电价降低充电费用)。  

 直流快充站的目标场景: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圈等流动场景,用户需要短时间内补充电量,愿意接受更高的充电成本和电池损耗。



 交流慢充的“慢”是技术路径和场景需求的综合结果

交流充电站的核心优势在于安全性高、对电池损耗小、安装成本低(无需高功率变电器和复杂散热系统),适合作为日常充电的主力设施;而直流快充则以“效率”为导向,解决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两者形成互补,共同构建电动车充电网络。  


未来,随着车载充电机功率提升(如22kW车载充电机逐步普及)和超材料散热技术的发展,交流充电速度可能略有提升,但受限于技术原理,其与直流快充的速度差距仍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