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执行的GB/T 22467.2-2008《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

更新:2025-11-15 08:30 编号:40674792 发布IP:113.116.36.30 浏览:9次
发布企业
欧鼎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3
主体名称:
欧鼎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H7P9PXD
报价
人民币¥1000.00元每件
关键词
国标标准,认证,检测认证,GB,国家标准是什么
所在地
深圳市宝安区
联系电话
18948785286
欧鼎
18948785286
销售经理
余工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敏防伪油墨,即在油墨中掺入特殊化学试剂或压敏致变色化合物与微胶囊,当施加压擦力时会发生变色。

我国执行的GB/T 22467.2-2008《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标准中,对压敏防伪油墨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指标、耐性要求和防伪识别特征三大板块。国标中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来评估压敏防伪油墨的变色性能,这也给生产和质量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确保压敏油墨变色性能评价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本文笔者结合多组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性评价压敏油墨变色的方法,希望能为油墨生产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压敏防伪油墨变色评价试验方法
国标对压敏防伪油墨的防伪识别特征的验证方法为:用硬物按压印样,观察墨色是否发生变化。为了更jingque地评价压敏防伪油墨的变色特性,对压敏防伪油墨印刷品表面施加适度的压力,观察其变色效果。这不仅有助于定性评价变色情况,还能在生产流程中调控变色效果,确保产品质量。尝试了硬物刮划法、摩擦实验法、铅笔硬度计法,并通过比较这三种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寻找适合验证压敏防伪油墨变色性能的方法。试验条件均参照GB/T 22467.2《防伪油墨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 防伪油墨》进行,具体试验条件为温度控制在25℃±1℃,湿度控制在65%±5%范围内。01硬物刮划法指甲刮划压敏防伪油墨墨层表面是验证其变色情况简单、直接的方法。部分压敏防伪油墨在指甲刮划后能产生变色效果。用邵氏A型硬度计对50人指甲硬度进行测量,发现指甲硬度在80~95之间,硬度变化范围较大, 且每个人刮擦的力度和角度无法统一,结果无重复性,且对于金属刮擦类油墨,使用指甲刮擦时无法变色,不具有通用性。02摩擦试验法(1)试验设备:摩擦试验机(2)实验用品:压敏防伪油墨刮样若干、宽度50毫米的80克/平方米清洁胶版纸。采用摩擦试验机对压敏防伪油墨墨层表面进行摩擦,参考GB/T 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6.8.2.2的要求,设置摩擦体荷重为20N±0.2N,多次调整摩擦次数观察压敏防伪油墨变色效果。摩擦次数为100次、500次、1000次时,压敏防伪油墨墨层均未发生颜色变化。03铅笔硬度计法(1)试验设备:铅笔硬度计(2)试验用品:压敏防伪油墨刮样若干、橡胶(邵氏硬度A:80~84)、塑料(邵氏硬度A:97~99)、直径2mm的硬金属丝、回形针(3号圆形)、砝码(200g、500g、1000g)。(3)试验设计思路铅笔硬度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物体表面施加一定压力,利用铅笔芯的硬度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值。为避免铅笔在油墨层表面留下明显笔痕,我们使用不同硬度的替代材料来模拟铅笔芯,并调整铅笔硬度计的施压力度,测试压敏防伪油墨在不同压力下的变色效果。(4)操作方法图片先将压敏防伪油墨刮样平放在铅笔硬度计载物台上,再将符合QB/T 1149-2011规定的3号圆形回形针等替代材料固定到铅笔边缘(图1),铅笔以45°角固定在铅笔硬度计上(图2),施加不同重量的砝码,以200 mm/min的速度,使金属回形针边缘在试样表面划过20~30mm长度,观察印样上划痕颜色变化(图3)。为了验证不同替代材料对压敏防伪油墨变色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橡胶、塑料、金属丝、回形针4种材料。压敏防伪油墨在不同材料和压力作用下变色情况如表1所示。

图片

表1 试验结果

图片图3 压敏防伪油墨的变色效果(回形针划过后)样品1和样品2均属于易刮擦变色油墨,它们的变色反应非常灵敏。在试验过程中,当砝码重量从200g减少至100g时,两个样品的变色效果会相对减弱。当砝码重量增加至500g和1000g时,变色效果与200g砝码作用时未出现明显的视觉差异。样品3和样品4需要更高硬度的材料刮擦才能发生变色。使用塑料时,无论施加多大的力,都无法使这两个样品产生变色效果。只有采用金属等高硬度材料进行测试时,它们才会出现明显的变色反应。样品3在500g和1000g砝码的作用下,其变色效果并未出现显著的视觉差异,而样品4在500g砝码作用下的变色效果明显不及1000g砝码明显。表1中样品3采用金属丝作为测试材料会刮伤承印物表面,影响变色效果验证,如图4所示。图片


      图4 金属丝压划破坏





变色评价试验及意义
硬物刮划法试验由于测试过程中使用物体和压力难以标准化,导致该方法缺乏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查看压敏油墨是否变色,而不适合作为国家标准或指导企业质量把控的方法。摩擦试验法经过多次摩擦压敏油墨表面无颜色变化,不适用于评价压敏防伪油墨的变色情况。铅笔硬度计法采用3号圆形回形针使用负重1000g砝码进行测试。在确定配方后,油墨的防伪识别特征识别稳定。通过该方法,将回形针固定在铅笔上,在1000g砝码的作用下,铅笔硬度计能够让压敏防伪油墨普遍产生明显的变色效果,且不会破坏材料,适用于定性评价压敏防伪油墨变色效果。本试验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的压敏防伪油墨变色性能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使用铅笔硬度计结合回形针施加1000g砝码,重复性强,能准确评估油墨变色性能。这一成果为压敏油墨生产和使用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质量评估参考,也为防伪识别特征的验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及使用注意事项
油墨厂家在压敏防伪油墨质量把控中,应提高易变色压敏防伪油墨的变色难度,避免轻微压力即变色,确保防伪效果。对需要高压力变色的压敏防伪油墨,油墨生产企业可适当调整参数,确保用户能有效验证变色情况,避免对产品真伪产生误判。标签印刷企业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在选择压敏防伪油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日化标签应选择耐酸碱、耐油脂性能好的压敏防伪油墨,以确保标签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2. 户外标签由于应用环境较为恶劣,需要选择耐光、耐水、耐高温、耐酸碱等性能优异的压敏防伪油墨。

3. 如果产品在运输或流通过程中容易受到摩擦,应选择较高压力下才能变色的压敏防伪油墨,以防止其提前变色,必要时可通过上光或覆膜等工艺进行调节。

压敏防伪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以便更好地应用压敏防伪油墨,确保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性能和效果。01控制压敏防伪油墨印刷厚度针对颜色较浅的压敏防伪油墨,为提高显示效果需适当增加油墨厚度。应适当减少油墨厚度,以避免颜色过重,导致在压擦测试时无法清晰观察颜色变化,如图5所示。图片图5 不同油墨厚度的压敏防伪油墨变色效果02压敏防伪油墨叠印与底色搭配在印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压敏防伪油墨与其他颜色油墨的叠印,注意各油墨印刷顺序,防止底色对变色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不建议使用压敏防伪油墨印刷线条或者文字作为防伪印记。03压敏防伪油墨与其他油墨的套印由于压敏防伪油墨多为无色或淡色系,在与其他颜色油墨套印时,难以通过印刷十字线jingque控制套印精度。建议添加少量无色荧光油墨来判断套印准确度


应用前景
压敏防伪油墨因其隐形特性,可作为防伪隐秘标记。因其多数为无色,难以被不法分子察觉,产品一旦遭遇仿冒,便可借助压敏防伪油墨的隐秘标记迅速识别真伪,从而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经济损失。未来,压敏防伪油墨将不断融合如荧光、红外等更多防伪技术,打造更为复杂且高效的防伪效果。
压敏防伪油墨变色评价方法探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推动防伪技术创新和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这一方法将在防伪领域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为行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所属分类:中国检测网 / 检测认证
关于欧鼎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成立日期2022年02月23日
主营产品防爆认证,EAC认证,轻工玩具婴童产品,食品接触材料,化学,材料可靠性,电器检测认证注册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家用电器销售;仪器仪表销售;办公设备销售;劳动保护用品销售;服装服饰零售;鞋帽零售;箱包销售;通信设备销售;家具销售;网络技术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检验检测服务;认证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公司简介欧鼎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Euroding)是一家综合性第三方检测认证公司,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宝安,我们意在为生产企业,贸易商以及国内外买家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我们的团队由长期从事国际国内检测认证的资深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曾经服务于Intertek,TUV,Eurofins,CTI,UL等全球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我们致力于用国际化的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整合国内外法规,检测与认证资源,建立新型,法 ...
公司新闻
相关产品分类
深圳检测认证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欧鼎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