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3017-2:2000 实木板材表面外观分类硬木类
标准介绍
EN 13017-2:2000 是一项欧洲标准,专注于实木板材的表面外观分类。该标准主要针对硬木类板材,规定了其表面外观的评估方法和分类标准。通过这套标准,可以确保实木板材在市场上的质量一致性,满足消费者对美观和耐用的需求。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外观缺陷的定义、评估方法以及Zui终的分类等级。这些规定为实木板材的生产、销售和检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标准目的和适用范围
EN 13017-2:2000 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实木板材的表面外观,确保产品质量的统一性。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硬木类实木板材,包括但不限于橡木、胡桃木、枫木等。通过实施这一标准,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于欧洲市场,也被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生产、销售和检测提供明确指导
适用范围
外观缺陷的定义
EN 13017-2:2000 对实木板材的表面外观缺陷进行了详细定义。这些缺陷包括但不限于节疤、裂纹、虫蛀、变色等。每种缺陷都有明确的描述和分类,以便于评估和分类。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对缺陷的详细定义,消费者和生产商都能对产品的外观质量有清晰的认识。
影响板材的美观度和强度
裂纹
可能影响板材的耐用性
虫蛀
影响板材的整体质量
变色
评估方法
EN 13017-2:2000 规定了实木板材表面外观的评估方法。评估过程需要在标准的光照条件下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评估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标准的各项规定。评估时,会根据缺陷的定义和分类,对板材的每个部分进行仔细检查。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板材的Zui终分类等级,评估过程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
仔细检查每个部分
评估步骤
分类等级
EN 13017-2:2000 将实木板材的表面外观分为多个等级。常见的等级包括优等品、一级品、二级品等。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缺陷限制,等级越高,允许的缺陷越少。优等品通常适用于高端家具和装饰领域,而二级品可能适用于一般用途。标准的分类等级为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的质量参考,有助于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市场价值较高
一级品
市场价值中等
二级品
生产商的责任
EN 13017-2:2000 明确了生产商的责任。生产商需要确保其产品符合标准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在表面外观方面。如果产品不符合标准,生产商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包括返工、降级或召回。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生产商的质量意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发展。生产商需要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审核,确保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及时整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质量意识提升
消费者的影响
EN 13017-2:2000 对消费者也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可以通过标准了解产品的质量等级,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市场上的劣质产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在购买实木板材时,可以参考标准的分类等级,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标准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购买依据。
减少劣质产品的市场流通
消费者权益保护
商通检测的认证优势
商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实木板材欧盟CE认证及EN标准测试服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对欧盟法规要求非常了解,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测试和认证服务。商通检测严格按照EN 13017-2:2000等标准进行测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公司还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咨询服务,帮助客户理解测试结果,优化产品设计。商通检测的认证服务覆盖全球多个市场,为客户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选择商通检测,客户可以获得高效、可靠的认证服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成立日期 | 2020年05月12日 | ||
| 法定代表人 | 谢玉发 | ||
| 注册资本 | 100 | ||
| 主营产品 | 国内外产品测试认证服务 | ||
| 经营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是:企业管理策划;经济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检测技术应用及技术咨询;检测设备及软件的购销;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均不含生产加工,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许可经营项目是:电子、电器、电信产品、节能产品、环保产品、互联网产品的质量鉴定、检验、检测、认证(不含特种设备、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商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广大企业提供:产品测试、产品认证、供应链品质保证检测和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商通检测认证服务产品包括:无线、灯具照明、信息资讯、音视频、开关插座、家电、电池、玩具、儿童用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环境、纺织品、鞋材、机械等产品等类别。商通检测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与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国际机构实验室合作,逐步构建&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