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干扰源定位
结合预测试频谱图(30MHz-1GHz)与协作机器人触控工况(点击、滑动、长按),超标源于三类与线缆强关联的骚扰:
触控信号泄漏:人机交互触控线缆(如电容式触控的差分信号线、USB 触控数据传输线)传输高频信号(1MHz-100MHz),因屏蔽层接地不良,信号经屏蔽层缝隙辐射,在 200MHz-500MHz 形成主峰(占比超 65%);
外部干扰耦合:机器人伺服电机(开关频率 5kHz-20kHz)、变频器产生的谐波,通过触控线缆与动力线缆的互感耦合,侵入线缆内部并二次辐射(100MHz-300MHz 次峰值);
地环流干扰:原触控线缆采用 “两端接地”(触控屏端接机身地、控制器端接信号地),地电位差(可达 1.5V)形成地环流,导致屏蔽层成为辐射天线,在 30MHz-150MHz 产生低频辐射。
耦合路径分析(适配协作机器人场景)
骚扰通过三类机器人特有的路径扩散:
线缆平行耦合:触控线缆与机器人动力线缆(如 60V 伺服线)平行敷设(间距≤20cm),因协作机器人手臂紧凑布局,互感耦合系数达 0.3,动力谐波侵入触控线缆;
屏蔽不连续辐射:触控线缆在关节处频繁弯曲,屏蔽层出现微小断裂(肉眼不可见),断裂处形成辐射缝隙,高频信号外泄;
接地混杂干扰:触控线缆屏蔽层接入机器人动力接地网(含电机、驱动器地),动力地的高频噪声经屏蔽层传导至触控模块,导致信号信噪比下降(≤15dB)。
(一)星型接地核心设计参数(适配协作机器人移动与信号特性)
设计项 | 技术要求(聚焦屏蔽有效性与信号保护) | 设计依据 |
星型接地点选择 | 接地点定位于触控控制器信号地排(远离动力地),采用 “单点汇聚” 设计:触控线缆屏蔽层、触控模块电源地、滤波电容地均汇聚于此,地电位差≤0.1V | 避免地环流,确保接地参考点统一 |
接地线缆规格 | 选用 16AWG 多股镀锡铜缆(线径 1.3mm,高频阻抗≤5Ω@100MHz),长度≤30cm(减少高频损耗),两端压接镀金端子(接触电阻≤5mΩ) | 降低接地回路阻抗,提升高频接地效果 |
屏蔽层端接方式 | 采用 360° 环接工艺:线缆屏蔽层与金属接地端子(材质黄铜,表面镀镍)全周贴合,用屏蔽压接钳压接(压接深度 0.8-1.0mm),避免 “点接触” 导致的屏蔽不连续 | 确保屏蔽层电流均匀传导,无辐射缝隙 |
抗振动接地设计 | 接地点处垫 0.5mm 厚导电硅胶垫(硬度 40 Shore A,体积电阻率≤10⁻³Ω・cm),接地端子用防松螺母(扭矩 0.8N・m)固定,适应机器人关节振动(10-500Hz) | 防止振动导致接地松动,维持接地可靠性 |
接地电阻要求 | 星型接地点至触控模块信号地的接地电阻≤1Ω,屏蔽层接地回路电阻≤2Ω(用毫欧表在 1kHz 下测量) | 满足 GB/T 19838 对信号地的接地要求 |
(二)布局实施要点(结合机器人结构)
接地路径优化:星型接地点设置在机器人躯干中部的独立接地排(材质紫铜,厚度 3mm),避免与动力接地排(如电机接地、驱动器接地)共用,两者间距≥15cm;
移动关节处屏蔽处理:触控线缆在机器人关节拖链内段,屏蔽层采用 “弹性接地”—— 通过导电滑环(阻抗≤1Ω)与星型接地点连接,避免弯曲时屏蔽层受力断裂;
屏蔽层分层处理:双层屏蔽线缆(内层铝箔 + 外层铜网)的内层接星型信号地,外层悬空(仅在触控屏端通过 1MΩ 电阻接地),抑制高频地环流。
(一)干扰源抑制(减少骚扰产生)
触控模块电源滤波:在触控模块 12V 供电端加装小型 π 型滤波电路(共模电感 2mH+X 电容 0.1μF+Y 电容 1000pF),输出纹波≤5mV,抑制电源传导的低频骚扰;
动力谐波治理:机器人伺服驱动器输出端加装 dv/dt 滤波器,将电压变化率控制在 500V/μs 以内,3 次谐波抑制≥30dB,减少对触控线缆的耦合干扰。
(二)耦合路径彻底阻断(减少骚扰传输)
线缆隔离布局:
触控线缆与动力线缆(伺服线、电源线)平行间距≥30cm,交叉时采用 90° 垂直交叉,若空间受限,中间加 0.2mm 厚铝箔屏蔽隔板(接地至星型接地点);
触控线缆穿金属波纹管(材质镀锌钢,内径 8mm)敷设,波纹管两端接地(一端接星型接地点,另一端悬空),提升屏蔽效率(≥55dB@30MHz-1GHz);
线缆阻抗匹配:触控差分信号线(如 I²C、SPI)的特性阻抗匹配至 100Ω(通过调整线缆绞距,绞距≤10mm),USB 触控数据线匹配至 90Ω,减少信号反射导致的辐射。
(三)敏感信号防护强化(保障触控性能)
硬件防护:触控信号输入端串联磁珠(阻抗 1kΩ@100MHz),并联 TVS 二极管(钳位电压≤8V,响应时间≤1ns),抵御瞬态骚扰;触控模块与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如 RS485)加装共模扼流圈(阻抗 600Ω@100MHz);
软件抗扰:触控数据传输加入 CRC 校验(16 位),当信号受扰导致误码率≥10⁻⁶时,触发数据重传;触控识别算法增加 “干扰剔除” 逻辑,过滤高频噪声导致的虚假触控(误触率≤0.1%)。
(一)标准依据与测试条件
引用标准:GB/T 19838.1-2005《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 电磁兼容性 第 1 部分:发射要求》、GB/T 19838.2-2005《第 2 部分:抗扰度要求》;
环境要求:半电波暗室(背景噪声≤限值 - 6dB),测试频率 30MHz-1GHz,测试距离 3m;
工况模拟:机器人处于协作作业状态(负载 5kg,关节运动速度 0.3m/s),模拟人机交互高频操作(触控点击 1 次 / 秒、滑动操作 5 次 / 分钟,持续 2h)。
(二)关键验证项目(对标 GB/T 19838 限值)
测试项 | GB/T 19838 限值(工业环境 Class A) | 整改目标(预留安全余量) |
辐射骚扰 | 30MHz-1GHz 电场强度≤40dBμV/m | 全频段≤36dBμV/m(200MHz-500MHz 抑制≥25dB) |
传导骚扰 | 150kHz-30MHz 骚扰电压≤66dBμV(低频)/34dBμV(高频) | 全频段低于限值 6dB 以上,无峰值超标 |
射频抗扰度 | 80MHz-1GHz 3V/m 场强下,触控响应时间≤100ms | 响应时间≤80ms,无触控失效 / 误触发 |
接地可靠性 | 振动(10-500Hz)后,星型接地电阻波动≤0.5Ω | 波动≤0.3Ω,屏蔽层无接触不良 |
(三)验证闭环管理
预测试摸底:整改后在企业 EMC 实验室测试,对比频谱图(重点看 200MHz-500MHz 辐射峰值降幅),同步测试触控灵敏度(点击精度≤±1mm);
合规测试:委托 CNAS 认证实验室,出具含 “机器人协作工况 - 辐射强度” 关联曲线的检测报告,确保符合 GB/T 19838.1/2;
现场验证:在工业车间(含数控机床、变频器等干扰源)让机器人连续协作作业 8h,记录触控响应率(≥99.9%)、接地电阻变化及模块温升(≤40℃)。
| 成立日期 | 2020年04月29日 | ||
| 法定代表人 | 赵文汉 | ||
| 注册资本 | 100 | ||
| 主营产品 | EMC摸底测试 、EMC技术整改、EMC整改器件、EMC设计仿真 | ||
| 经营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的研发,设计,销售及技术方案设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电子产品的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五金产品,塑料制品,新能源产品,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研发和销售;软件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许可经营项目是: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从事EMC设计,测试,整改,培训,及EMC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电磁兼容(EMC)解决方案服务商,总部位于深圳宝安。由南柯电子投资新建的标准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已通过验收,场地满足工业,医疗,通信,新能源等行业实验要求,功率可达200KW,完美匹配大功率新型电力电子测试要求,如直流充电桩,大功率PV/PCS,变频伺服,工业空调,AP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