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276 虽以储能系统安全为核心,但在 4.6 条款明确要求电磁兼容性能需保障系统稳定性,其辐射发射限值直接引用GB/T 17625 系列标准及 IEC 61000-6-3(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具体指标如下:
测试频段:30MHz~1GHz(高频辐射异常的核心关注区间);
限值要求:Class B(民用 / 救援场景强制要求),30~88MHz≤40dBμV/m(峰值)、≤34dBμV/m(平均值);88~216MHz≤43dBμV/m(峰值)、≤37dBμV/m(平均值);216~1000MHz≤48dBμV/m(峰值)、≤42dBμV/m(平均值);
特殊要求:在盐雾、高低温循环等环境老化后,辐射值需仍保持在限值内(符合标准 4.4 条 “温度环境适应” 与 4.5 条 “机械强度” 的关联要求)。
海岸救援电源需满足 IP67 及以上防水等级,其防水结构设计(金属外壳、密封胶条、灌封工艺等)与 EMC 辐射存在强关联性,易引发高频异常的关键因素包括:
金属外壳缝隙的天线效应:防水密封圈压缩量不足或老化导致缝隙,当缝隙长度接近高频辐射波长的 1/2 时(如 300MHz 对应波长 1m,缝隙 50cm 即产生强辐射),会成为高效辐射天线;
灌封胶的高频特性干扰:普通绝缘灌封胶(如硅酮胶)介电常数≥3,可能导致高频信号延迟或阻抗失配;若未采用导电填料,反而会包裹噪声源形成 “谐振腔”,加剧辐射;
防水接口的屏蔽失效:电源输出接口(如 AC 插座、USB-C)的金属外壳与主屏蔽体搭接不良,高频下接触阻抗剧增,导致共模电流外泄辐射;
盐雾腐蚀的叠加影响:海岸环境盐雾会氧化金属搭接面,使接触电阻从毫欧级升至欧级,高频屏蔽效能(SE)可下降 30dB 以上。
需提前明确逆变板及防水系统的基础参数,为负载配置与结构排查提供依据:
测试场地:3m 法电波暗室(符合 GB/T 6113.1-2008 要求),配套盐雾试验箱(模拟海岸腐蚀)、高低温箱(-20℃~50℃);
核心仪器:
负载模拟:模拟海岸救援典型负载(100W 应急灯、500W 对讲机基站、1000W 救援设备),覆盖 10%~ 额定功率。
以 “未装配防水结构的裸板” 为基准参考,依次测试 “装配外壳(无密封)”“完整防水装配(含密封 + 灌封)”“盐雾老化后(48 小时盐雾试验)” 三种状态,对比高频辐射差异。
全频段辐射图谱采集按 GB/T 17626.3-2016 要求,EUT 置于非金属转台(高度 80cm),天线升降 1~4m,转台每 15° 旋转一次,记录 30MHz~1GHz 的峰值 / 平均值辐射值。重点标记超标的高频频段(如 150MHz、300MHz、500MHz),结合逆变板开关频率计算谐波次数(如 25kHz 的 6000 次谐波 = 150MHz)。
辐射源类型区分采用近场探头扫描定位:
若磁场探头在逆变板变压器、IGBT 开关节点处检测到强信号,判定为内部噪声源辐射;
若电场探头在外壳缝隙、接口处信号增强,且裸板测试无此峰值,判定为防水结构相关辐射;
若移除输出线缆后辐射值下降 10dB 以上,判定为线缆天线效应(防水线缆屏蔽不良) 。
对比 “裸板”“无密封外壳”“密封完整外壳” 三种状态的辐射差异,核心排查:
缝隙辐射验证:用近场探头扫描外壳接缝(如上下盖拼接处、散热孔周边),若某缝隙处辐射值比其他区域高 15dB 以上,且符合 “缝隙长度≈λ/2” 规律(如 300MHz 对应缝隙 50cm),则判定为缝隙天线辐射;
密封胶条效能测试:更换不同压缩量的导电橡胶条(压缩率 20%→40%),测试高频阻抗变化(100MHz 下阻抗需<5Ω),若压缩率提升后辐射值下降 20dB 以上,说明原胶条未压实导致高频泄漏;
散热孔设计影响:采用 “多孔阵列” 与 “单一大孔” 对比测试,若单一大孔在 200MHz 频段辐射高 18dB,符合 “孔洞大线度>λ/2 时屏蔽效能骤降” 规律,需优化为屏蔽通风板。
按灌封材料类型分组测试,重点关注:
绝缘灌封胶的负面效应:若采用普通硅酮灌封后,100~300MHz 频段辐射升高 10~15dB,需检测胶料介电损耗(tanδ 应<0.005@1GHz),介电常数过高会导致噪声耦合增强;
导电灌封胶的屏蔽效果:对比 “无灌封”“绝缘灌封”“导电银胶灌封”,若导电灌封后屏蔽效能达 40dB 以上(1~10GHz),说明其通过反射损耗与吸收损耗抑制了内部噪声外泄;
灌封完整性影响:用 X 光检测灌封空洞,若空洞处辐射值比致密区域高 25dB,判定为空洞形成 “谐振腔” 加剧辐射。
接口搭接测试:测量 AC 插座金属外壳与主外壳的高频阻抗,若 100MHz 下阻抗>10Ω,辐射值比阻抗<2Ω 时高 30dB,需通过导电衬垫强化搭接;
线缆屏蔽测试:对比 “无屏蔽线缆”“镀锡铜网屏蔽线缆(单端接地)”“双端接地”,若双端接地后线缆辐射下降 35dB,符合 “屏蔽层低阻抗接地抑制共模电流” 原理;
防水接头密封测试:通过气压衰减法检测接头泄漏率,若泄漏率>1×10⁻³Pa・m³/s,且对应频段辐射超标,说明密封失效导致缝隙辐射。
按 GB/T 36276 4.4 与 4.5 条要求,进行 48 小时盐雾试验(5% 氯化钠溶液,35℃)和 - 20℃~50℃高低温循环(10 次),测试老化后辐射变化:
模拟海岸救援中负载切换场景(10%→ 功率、多设备启停),测试防水结构在瞬态电流下的辐射响应:
所有测试状态下,30MHz~1GHz 辐射值需满足 GB/T 17625 对应的 Class B 限值;
防水结构相关的辐射贡献量(即 “完整防水装配” 与 “裸板” 的辐射差值)需≤5dB,盐雾老化后辐射增量需≤3dB;
动态负载下瞬态辐射峰值超调量需≤3dB,持续时间<100ms。
| 高频异常表现 | 关联防水结构问题 | 整改方向建议 | 标准依据 |
|---|
| 300MHz 频段辐射超标 45dBμV/m | 外壳接缝胶条压缩不足,缝隙形成天线 | 更换压缩率 40% 的导电橡胶条,每 5cm 加固定螺钉 | GB/T 17626.3-2016 |
| 150MHz 频段灌封后辐射升高 | 普通硅酮胶介电常数过高(εr=4.5) | 改用导电银胶(屏蔽效能≥50dB@1GHz) | superscript:1superscript:5 |
| 盐雾后 200MHz 辐射突增 | 外壳搭接面腐蚀,高频阻抗升至 50Ω | 采用镀银导电层处理搭接面,提升耐腐蚀性 | GB/T 36276 4.5 |
| 线缆端 500MHz 辐射超标 | 屏蔽线缆仅单端接地,共模电流外泄 | 线缆两端通过 360° 屏蔽环接地,阻抗<2Ω | superscript:6superscript:7 |
某 1000W 海岸救援电源逆变板摸底测试中,300MHz 频段辐射达 52dBμV/m(超标 4dB),排查发现:
铝合金外壳接缝采用普通橡胶条,压缩率仅 15%,缝隙长度 60cm(接近 300MHz 波长的 1/2),近场探头检测此处辐射值达 60dBμV/m;
内部采用普通硅酮灌封胶,100~300MHz 频段介电损耗 0.012,加剧噪声耦合;
盐雾试验后,搭接面阻抗从 3Ω 升至 45Ω,辐射值升至 55dBμV/m。
整改措施:更换压缩率 40% 的导电橡胶条、改用含银填料的导电灌封胶、搭接面镀锡处理。整改后 300MHz 辐射降至 37dBμV/m,盐雾老化后增量仅 2dB,完全符合 GB/T 36276 及 EMC 限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