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测试基准与数据中心电源的工况特性,避免脱离实际运行场景:
限值标准:48V HVDC 电源为 “非家用设备”,需满足 150kHz-100MHz 频段 Class A 限值:
测试条件:
负载要求:需覆盖数据中心电源的典型负载区间(20%- 额定负载,如 200A-1000A),因整流桥的纹波电流、开关噪声随负载增大而增强,直接影响辐射稳定性。
供电与连接:输入侧接50Ω/50μH 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排除电网传导干扰;输出侧接模拟服务器负载(阻性 + 感性混合负载,模拟实际直流供电特性)。
测试距离:优先采用10m 法(半电波暗室),若场地受限可采用 3m 法(限值需换算:3m 法限值 = 10m 法限值 + 20lg (10/3)≈+10.45dB)。
48V HVDC 电源的 150kHz-100MHz 辐射,核心源自整流桥的开关动作与纹波,其稳定性则受负载、温度、器件老化等因素影响,需先明确关联机理:
辐射源 1:二极管 / IGBT 开关噪声数据中心 48V HVDC 电源多采用三相桥式整流(二极管整流)或 IGBT PWM 整流,前者依赖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整流,后者通过 IGBT 高频开关(10kHz-50kHz)调节输出。两种方式均会产生:
辐射源 2:整流后直流母线纹波电流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压需经电容滤波,但仍存在纹波电流(48V 系统纹波通常要求≤1%,即 0.48V)。纹波电流流经直流母线(铜排 / 线缆)时,会在 150kHz-100MHz 频段激发辐射 —— 尤其当母线寄生电感(如铜排过长、间距过大)与滤波电容形成 LC 谐振时,纹波电流会被放大,导致辐射超标。
“稳定性” 指整流桥在不同工况下辐射值的波动幅度(需≤3dB,否则判定为不稳定),核心影响因素包括:
负载变化:负载从 20% 升至 时,整流桥的输出电流增大,反向恢复电流、纹波电流同步升高,若辐射值波动>5dB,说明负载适应性差;
温度变化:数据中心电源运行温度通常为 0℃-40℃,整流桥二极管 / IGBT 的反向恢复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延长,可能导致开关噪声能量变化,若高温(40℃)与常温(25℃)下辐射值差异>4dB,说明温度稳定性不足;
长期运行:整流桥器件老化(如二极管正向压降增大)可能导致开关特性变化,需验证连续运行 100 小时后的辐射值波动,若差异>3dB,说明长期稳定性不达标。
需分 “全频段扫描→辐射源定位→稳定性验证” 三步,锁定整流桥的辐射问题及波动风险:
设备连接:48V HVDC 电源输入接 LISN,输出接模拟服务器负载(额定负载,如 1000A),置于暗室 10m 测试位置。
扫描操作:用频谱仪(150kHz-100MHz 频段,RBW=9kHz,VBW=90kHz)扫描,记录各频点的准峰值、平均值,对比 Class A 限值,标记超标频点(如某频点 45dBμV/m,超限值 5dB)。
负载初筛:分别测试 20%、50%、 额定负载,若某频点仅在高负载(≥80%)时超标,说明该辐射源与整流桥大电流工况强相关(如反向恢复噪声)。
针对步发现的超标频点,用磁场近场探头(优先,测电流噪声)探测电源内部关键区域,定位整流桥的辐射贡献:
探测区域 1:整流桥模块本体(二极管 / IGBT 芯片),若探头靠近时超标频点信号强度提升 10-15dB(如从 45dBμV/m 升至 60dBμV/m),判定整流桥开关噪声是主辐射源;
探测区域 2:直流母线铜排(整流桥输出端至滤波电容),若信号沿铜排呈 “两端强、中间弱” 分布,且移除滤波电容后信号增强 8dB 以上,判定纹波电流辐射是主因;
探测区域 3:整流桥散热器,若探头靠近散热器时信号提升 6-8dB,说明散热器未接地或接地不良,成为辐射体(整流桥热量与噪声通过散热器耦合辐射)。
通过改变负载、温度、运行时间,验证整流桥辐射的稳定性,避免静态测试遗漏动态风险:
验证 1:负载稳定性(20%- 负载循环)负载从 20%→50%→80%→→50%→20% 循环,每步停留 10 分钟,记录超标频点的辐射值。若波动≤3dB,说明负载稳定性达标;若波动>5dB(如 负载时 45dBμV/m,20% 负载时 38dBμV/m),需优化整流桥电流缓冲设计。
验证 2:温度稳定性(0℃-40℃温度循环)在高低温箱内,将电源温度从 25℃(常温)→40℃(高温)→0℃(低温)→25℃循环,每温段稳定 30 分钟后测试辐射。若各温段辐射值差异≤4dB,说明温度稳定性达标;若高温时辐射值升高>6dB,需优化整流桥散热(如增大散热器面积)。
验证 3:长期稳定性(100 小时连续运行)在额定负载、常温下连续运行 100 小时,每隔 20 小时测试一次辐射。若 100 小时后辐射值与初始值差异≤3dB,说明长期稳定性达标;若差异>4dB,需排查整流桥器件老化风险(如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退化)。
针对定位的整流桥辐射源及稳定性问题,按 “先抑制噪声、再优化稳定性” 的逻辑整改:
并联 RC 吸收电路:在整流桥每个二极管 / IGBT 的两端并联 RC 吸收网络(如 10Ω/2W 电阻 + 100pF/X7R 电容),降低反向恢复电流的 di/dt,减少开关噪声。需注意:RC 参数需匹配整流桥器件特性(如反向恢复时间≤50ns 的二极管,选 10Ω+100pF),避免谐振。
串联快恢复二极管:在整流桥输出端串联快恢复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10ns),抑制反向恢复电流的突变,实测可使 150kHz-30MHz 频段辐射值下降 8-12dB。
负载自适应缓冲:在整流桥与负载之间串联可调节电感(如磁芯电感,电感值 10-20μH),根据负载电流自动调整电感量,抑制负载变化时的电流突变,减少辐射波动。
散热器低阻抗接地:用截面积≥10mm² 的铜带将整流桥散热器直接接电源主接地极,接地阻抗≤0.1Ω(用接地阻抗测试仪验证),避免散热器成为辐射体,提升温度稳定性。
器件选型优化:选用高温特性稳定的整流桥器件(如工业级二极管,工作温度 - 40℃-125℃),减少温度变化对开关特性的影响,保障长期运行稳定性。
整改后需按 GB/T 17799.3 标准重新验证,确保整流桥辐射完全合规且稳定:
静态复测:在额定负载、常温下,扫描 150kHz-100MHz 频段,确认所有频点的准峰值、平均值均低于 Class A 限值。
动态复测:重复 “负载循环、温度循环、长期运行” 的稳定性测试,确认辐射值波动均≤3dB,满足稳定性要求。
文档留存:记录测试报告(含超标前后对比图、稳定性波动曲线)、整改措施清单(如 RC 参数、器件型号),作为数据中心电源合规验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