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器械或药品的注册与生产过程中,标签和说明书是传递产品信息、指导安全使用和保障合规性的核心文件。若标签/说明书不合规,可能导致产品被拒批、召回甚至面临法律风险。以下从审核清单和修改模板两方面,结合体系辅导要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审核需以法规为依据,结合产品特性,逐项排查合规风险。以下为关键审核维度及示例:
核心法规: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药监局令第6号)
药品:《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药监局令第24号)
guojibiaozhun:ISO 15223-1(医疗器械符号标准)、ISO 20417(医疗器械信息提供标准)
审核要点:
✅ 适用范围是否与临床评价报告一致?
✅ 使用方法是否详细(如操作步骤、图示、剂量)?
✅ 不良反应是否按严重程度分类列出?
✅ 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限制是否说明?
✅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是否清晰标注?
✅ 禁忌症、注意事项、警示信息是否用醒目字体(如加粗、红框)突出?
✅ 特殊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是否明确?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是否按要求标注?
标签:
说明书:
技术参数一致性:
标签中的性能指标(如精度、功率)是否与说明书、技术要求文件一致?
示例:某康复器械标签标注“Zui大承重150kg”,但说明书中写为“120kg”,需统一为150kg(若技术验证支持)。
语言规范性:
避免juedui化用语(如“zuijia”“唯一”),使用客观表述(如“推荐”“可能”)。
示例:将“本产品疗效显著”改为“临床研究显示,本产品可改善XX症状”。
可读性:
字体大小是否符合标准(如说明书正文≥5号字,标签关键信息≥8号字)?
是否使用通俗语言,避免专业术语堆砌?
示例:将“采用电磁兼容性设计”改为“本产品符合电磁安全标准,可减少干扰”。
结构逻辑:
信息是否按重要性排序(如先警示信息,后使用方法)?
是否提供目录或索引方便查阅?
修改需遵循“问题定位→法规对齐→内容优化→多部门确认”的闭环流程,确保合规性与可操作性。
| 步骤 | 动作 | 责任部门 | 输出文件 |
|---|---|---|---|
| 1 | 定位问题 | 注册部 | 《标签/说明书审核问题清单》 |
| 2 | 法规对齐 | 质量部 | 《法规条款对比表》 |
| 3 | 内容优化 | 研发部+临床部 | 《修改稿(初稿)》 |
| 4 | 内部审核 | 跨部门小组(注册、质量、研发) | 《审核意见记录表》 |
| 5 | 外部确认 | 监管机构/第三方机构 | 《合规确认函》 |
| 6 | Zui终定稿 | 注册部 | 《终版标签/说明书》 |
场景:某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未明确“样本类型”与“干扰物质”。
原内容:
“本产品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的XX指标。”
修改后:
【样本类型】
本产品适用于静脉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检测。
【干扰物质】
以下物质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避免样本污染:
血红蛋白>5g/L
胆红素>171μmol/L
甘油三酯>11.3mmol/L
修改依据:
法规:ISO 18113-1《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第5.3条要求明确样本类型与干扰物质。
临床验证:通过加标回收试验验证了干扰物质的临界值。
模板库建设:
建立标签/说明书模板库,按产品类别(如器械、药品、体外诊断)分类存储,减少重复劳动。
示例:康复器械模板需包含“运动轨迹示意图”“阻力调节说明”;药品模板需包含“药代动力学参数”“药物相互作用表”。
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法规培训(如NMPAZui新指南解读),确保团队掌握审核要点。
通过案例考核(如模拟审核不合格标签)提升实操能力。
数字化工具应用:
使用文档比对软件(如Beyond Compare)快速定位修改点,避免遗漏。
利用AI工具(如Grammarly)检查语言规范性,减少低级错误。
某企业申请心脏起搏器注册时,标签因以下问题被发补:
未标注“电磁干扰风险提示”;
使用期限标注为“5年”,但临床数据支持8年。
电磁干扰风险:
修改标签:“警告:本产品可能受强电磁场(如MRI、手机基站)干扰,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依据:ISO 14708-1《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性要求》。
使用期限:
修改标签:“使用期限:8年(基于临床加速老化试验数据)”。
补充文件:提交加速老化试验报告(ASTM F1980标准)。
整改后通过审评,产品顺利上市,且标签合规性获监管机构表扬。
动态更新:
法规更新(如NMPA发布新指南)时,需同步修订标签/说明书。
示例:2023年NMPA要求医疗器械标签增加UDI信息,企业需在3个月内完成更新。
多语言管理:
出口产品需提供目标市场语言版本,并确保翻译准确性。
示例:某器械出口欧盟,标签需提供英文、德文、法文版本,且符号符合ISO 15223-1。
留痕管理:
保留所有修改记录(如版本号、修改人、修改日期),便于追溯。
示例:使用PLM系统管理文档版本,确保终版与注册资料一致。

| 成立日期 | 2020年06月24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陈影君 | ||
| 注册资本 | 100 | ||
| 主营产品 | 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产品全球法规咨询,医疗器械检测认证,医疗体系辅导,医疗器械临床研究,CE-MDR认证,医疗器械FDA认证 | ||
| 经营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是:医疗技术专业领域内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及技术服务;从事医疗器械、保健器具、研发及技术咨询;健康养生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医疗项目投资(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贸易咨询,国内贸易;科技信息咨询;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非许可类医疗器械经营;美容仪器设备、美容护肤品及化妆品、研发、技术转让、批发及零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策划;品牌策划;展览展示策划;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咨询策划服务;企业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品牌管理;个人互联网直播服务;广告发布;物联网技术服务;广告发布(非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网络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第二类,第三类器械销售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医用卫生材料及辅料,消毒剂产品及灭菌设备的销售。认证服务;电子认证服务;质检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网络文化经营;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
| 公司简介 | 国瑞中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隶属于国瑞中安集团,是集团重点培育的品牌之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观光路邦凯科技园。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24日,法定代表人为陈影君。依托国瑞中安集团强大的资源、渠道和专业背景,国瑞中安医疗专注于为国内外各大企业提供全球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产品的合规化咨询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致力于协助和支持中国本土企业迈向全球化、合规化。国瑞中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瑞中安集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