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FMEA核心逻辑:理解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明确其与ISO 13485、FDA QSR 820等法规的关联。
提升实操能力:学会运用FMEA工具识别产品/流程风险,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并实现闭环管理。
推动体系落地:将FMEA融入设计开发、生产、检验等关键环节,降低产品缺陷率与合规风险。
前瞻性风险防控:在产品/流程设计阶段预判失效模式,避免后期整改成本高昂。
法规合规性:满足ISO 13485:2016“风险管理”条款、FDA“设计控制”要求,助力通过飞检与认证。
跨部门协作:通过FMEA分析,打通研发、生产、质量等部门信息壁垒,形成统一风险语言。
模块1:FMEA基础理论与法规要求
FMEA定义与类型:
设计FMEA(DFMEA):针对产品设计阶段的风险(如材料选择、结构强度)。
过程FMEA(PFMEA):针对生产流程的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误差)。
法规关联:
ISO 13485:2016条款7.1“产品实现策划”中明确要求风险分析。
FDA QSR 820“设计控制”条款强调需通过FMEA等工具识别设计风险。
案例引入:
某企业因未做DFMEA,导致产品上市后出现标签脱落,被FDA开出警告信。
模块2:FMEA五步法实战演练
步骤1:组建跨部门团队
成员构成:研发工程师、生产主管、质量经理、采购代表(确保覆盖全流程)。
角色分工:主持人(引导分析)、记录员(文档化输出)、专家(提供技术输入)。
步骤2:确定分析范围
DFMEA范围:以某II类医疗器械(如输液泵)为例,分析从概念设计到量产的全过程。
PFMEA范围:以“注塑工序”为例,识别模具磨损、温度波动等风险。
步骤3:结构化分析失效模式
工具使用:
功能矩阵表:列出产品/流程的输入、输出及功能要求(如输液泵需“精准控制流速”)。
头脑风暴法:团队讨论潜在失效模式(如“传感器故障导致流速偏差”)。
案例演示:
DFMEA:失效模式“电池续航不足”→ 影响“患者使用中断”→ 严重度(S=8,严重)。
PFMEA:失效模式“注塑件毛刺”→ 影响“装配困难”→ 发生频度(O=3,偶尔)。
步骤4:评估风险优先级(RPN)
计算公式:风险优先数(RPN)= 严重度(S)× 发生频度(O)× 探测度(D)。
评分标准:
S(1-10):1=无影响,10=危及生命。
O(1-10):1=极不可能,10=频繁发生。
D(1-10):1=可探测,10=无法探测。
决策逻辑:
RPN≥100:高风险,需立即整改。
50≤RPN<100:中风险,制定改进计划。
RPN<50:低风险,持续监控。
步骤5:制定控制措施与闭环管理
控制措施类型:
预防措施:优化设计(如增加电池容量)、改进工艺(如提高注塑温度稳定性)。
探测措施:增加检验频次(如每批次抽检5%)、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
闭环管理:
记录控制措施实施时间、责任人、验证结果。
定期回顾FMEA(如每半年或设计变更时),更新RPN值。
模块3:FMEA与体系文件的整合
文件嵌入点:
设计开发文件:将DFMEA作为设计输入的一部分,与风险分析报告关联。
生产控制文件: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PFMEA识别的关键控制点(如注塑温度范围)。
CAPA文件:若FMEA分析发现高风险项,触发CAPA流程并跟踪整改效果。
案例演示:
某企业将PFMEA中“注塑件毛刺”的预防措施(更换模具钢料)写入CAPA报告,并验证整改后RPN从120降至24。
理论授课(30%):
通过PPT、法规条文解读FMEA核心逻辑与法规要求。
播放真实FMEA分析视频(如汽车行业案例,脱敏处理),展示团队协作过程。
小组实操(50%):
任务1:以企业实际产品/流程为案例,完成DFMEA或PFMEA五步法分析。
任务2:模拟跨部门会议,讨论控制措施并分配任务,记录会议纪要。
评审与反馈(20%):
各小组展示FMEA分析结果,由讲师点评RPN评分合理性、控制措施有效性。
提供改进建议,形成Zui终FMEA报告模板。
知识考核:
闭卷考试:FMEA定义、RPN计算、法规关联(占比30%)。
实操考核:独立完成一份FMEA分析报告(占比70%)。
行为观察:
跟踪学员3-6个月内的工作表现(如是否主动应用FMEA分析新项目风险)。
收集企业内部反馈,评估FMEA对产品缺陷率、飞检通过率的影响。
体系改进验证:
检查企业是否将FMEA纳入设计开发评审、生产过程控制等关键流程。
确认FMEA报告是否与CAPA、内审报告等文件形成闭环。
案例:某III类植入物企业FMEA培训
背景:企业因未系统开展PFMEA,导致注塑工序不良率高达5%,影响产品交付。
培训内容:
重点训练PFMEA五步法,识别“注塑温度波动”为高风险项(RPN=150)。
制定控制措施:增加温度传感器、优化冷却系统,并写入作业指导书。
培训效果:
注塑工序不良率降至0.8%,年节约返工成本约50万元。
企业顺利通过FDA飞检,检查员对FMEA文档完整性给予高度评价。
工具包提供:
FMEA模板(Excel/Minitab格式)、评分标准参考表、案例库。
定期回访:
3个月内提供1次线上答疑,解决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RPN评分争议)。
体系升级建议:
根据行业趋势(如AI辅助风险分析),提供长期工具优化方案。
通过FMEA工具的落地应用,企业可构建“预防-控制-改进”的风险管理闭环,实现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防控”的转型!

| 成立日期 | 2020年06月24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陈影君 | ||
| 注册资本 | 100 | ||
| 主营产品 | 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产品全球法规咨询,医疗器械检测认证,医疗体系辅导,医疗器械临床研究,CE-MDR认证,医疗器械FDA认证 | ||
| 经营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是:医疗技术专业领域内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及技术服务;从事医疗器械、保健器具、研发及技术咨询;健康养生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医疗项目投资(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贸易咨询,国内贸易;科技信息咨询;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非许可类医疗器械经营;美容仪器设备、美容护肤品及化妆品、研发、技术转让、批发及零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策划;品牌策划;展览展示策划;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咨询策划服务;企业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品牌管理;个人互联网直播服务;广告发布;物联网技术服务;广告发布(非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网络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第二类,第三类器械销售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医用卫生材料及辅料,消毒剂产品及灭菌设备的销售。认证服务;电子认证服务;质检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网络文化经营;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
| 公司简介 | 国瑞中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隶属于国瑞中安集团,是集团重点培育的品牌之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观光路邦凯科技园。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24日,法定代表人为陈影君。依托国瑞中安集团强大的资源、渠道和专业背景,国瑞中安医疗专注于为国内外各大企业提供全球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产品的合规化咨询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致力于协助和支持中国本土企业迈向全球化、合规化。国瑞中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瑞中安集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