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量子新能:“共建共享”模式,降低投资门槛,加速网络布局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用户对“便捷、高效、全覆盖”充电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充电桩建设存在初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场地资源紧张等现实瓶颈,尤其对中小运营商和物业方而言,独立建桩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这一困局,深圳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新能”)创新推出“共建共享”运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风险共担、收益分成,有效降低投资门槛,显著加快充电网络的规模化布局。
一、“共建共享”:打破传统投资壁垒
传统的充电桩建设多由单一企业全额投资、独立运营,资金压力大、扩张速度慢。而“共建共享”模式则倡导多方协作——由量子新能提供设备、技术平台与运维支持,物业或场地方提供场地与电力资源,第三方资本或能源企业参与投资,形成“资金+场地+技术”的联合体,共同建设和运营充电站。
该模式大幅降低了各方的初始投入。例如,物业无需承担高昂的设备采购和系统开发成本,仅需配合电力改造和日常管理,即可获得稳定的电费差价或服务分成收益;投资者则可通过轻资产方式参与新基建红利;而量子新能依托规模化部署摊薄单位成本,实现多方共赢。
二、共享运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共建”是基础,“共享”是关键。量子新能的“共享充电网络”支持多品牌APP互联互通,用户无论使用哪个平台均可扫码充电,打破了“桩建得好、用户来不了”的孤岛困境。系统采用智能调度算法,根据时段、电价、车辆需求动态分配功率,避免资源闲置或拥堵。
更公司推出“社区共享12路交流桩”等产品,一台设备可服务10-12户居民,按预约或轮充机制公平分配充电资源。这种“一桩多用”模式极大提升了设备利用率,特别适合老旧小区、无固定车位的场景,真正实现“小投入、大覆盖”。
三、数字化平台支撑高效协同
为保障“共建共享”模式顺畅运行,量子新能自主研发了“智慧合作平台”,集成投资管理、收益分账、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客户服务等功能。各合作方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场站运营数据、收入明细与设备状态,实现透明化、自动化结算。
例如,系统可自动记录每一度电的来源与去向,按预设比例将收入精准分配至设备方、场地方、电网和服务商,杜绝账务纠纷。AI运维系统7×24小时监控设备健康状态,提前预警故障,确保服务质量不因多方参与而下降。
四、加速网络下沉,助力城乡普惠
得益于“共建共享”模式的灵活性与低门槛,量子新能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速复制成功案例。从深圳的老旧小区到成都的乡镇停车场,从工业园区到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原本不具备独立建桩条件的场所实现了充电设施覆盖。
据统计,采用“共建共享”模式的场站建设周期平均缩短40%,投资回收期由5-6年压缩至3年以内,设备月均利用率提升至65%以上,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构建开放生态,推动行业升级
量子新能认为,充电网络不应是封闭的“私有领地”,而应是开放、协同的公共基础设施。公司正积极联合物业公司、城投企业、电网公司、金融机构等组建“绿色充电联盟”,推动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共建共享”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充电基础设施迈向普惠化、集约化的重要路径。深圳量子新能以开放姿态整合社会资源,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成为绿色出行的建设者与受益者。未来,随着更多力量加入,一张覆盖广泛、高效智能、人人可享的充电网络正在加速成型,为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 成立日期 | 2016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卢春随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桩 | ||
| 经营范围 | 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设备、充电桩、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www.szlzxn.com)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软硬件产品为依托,致力于安全充电、安全用电、智慧车棚、消防应急等生态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智能充电站(桩)、智能充(换)电柜、智能控电插座、智慧用电终端、汽车直(交)流充电桩、智慧车棚等。历经九年的艰苦奋斗,量子新能已拥有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