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楼面荷载安全承重检测鉴定

更新:2025-02-03 20:59 编号:6071756 发布IP:113.90.32.125 浏览:147次
发布企业
深圳中正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6
主体名称:
深圳中正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EMN53N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房屋承重检测、楼板承重检测,楼面荷载检
所在地
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都有办事处
手机
13922867643
联系人
张经理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厂房楼板承载力的检测方法

 

  楼板承载力检测可供执行的标准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GB/T 14040-2007)和《乡村建设用混凝土圆孔板》(GB12987-2008)两个,检验时应依据哪个产品标准进行呢?根据GB/T 14040-2007和GB12987-2008的适用范围、03ZG401结构图集和96EG404设计图集,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房屋建筑设计规范,3层以下房屋用作建筑的楼面,可执行GB 12987-2008、GB/T14040-2007或现浇,而4层以上房屋用作建筑的楼面须执行GB/T 14040-2007或现浇。

 

结构动态变形检测

  对于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而产生的动态变形,应测定其一定时间段内的瞬时变形量。动态变形测量方法的选择可根据变形体的类型、变形速率、变形周期特征和测定精度要求等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精度要求高、变形周期长、变形速率小的动态变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或激光测量等方法;

  b.对于精度要求低、变形周期短、变形速率大的建筑,可采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PS动态实时差分测量等方法;

  c.当变形频率小时,可采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或经纬仪测角前方交会等方法。

  05 结构连接检测

  如果还没有形成裂缝,可以增设保温隔热层,预防裂缝产生。如果已形成裂缝,可采取压力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1)焊缝检测

  焊缝检测有两种方法:普通方法和准确方法。

  普通方法:一般指外观检查、测量尺寸、钻孔检查等。

  三、厂房安全检测鉴定内容:

  1、调查房屋建造信息资料。包括: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以及能反映房屋建造情况的其他有关资料信息;

  2、调查房屋的历史沿革。包括:使用情况、检查检测、维修、加固、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灾害损坏和修复等情况;

  3、检查核对房屋实体与图纸(文字)资料记载的一致性;

  4、检查房屋的结构布置和构造连接及结构体系;

  5、检查测量房屋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

  6、调查房屋现状。包括:建筑的实际状况、使用情况、内外环境,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7、调查房屋今后使用要求。包括:房屋的目标使用期限、使用条件、内外环境作用等;

  8、抽样或全数检查测量承重结构或构件的裂缝、位移、变形或腐蚀、老化等其他损伤,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主体结构和承重构件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及损伤性质;

  9、根据结构承载能力验算的需要,抽样检查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10、必要时可检测结构上的荷载或作用;

  11、必要时应补充勘察工程地质情况;

  12、必要时可通过荷载试验检验结构或构件的实际承载性能;

  13、当有较大动荷载时应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力反映和动力性能。

 

楼板的检验项目

  无论楼板执行哪个标准,一级楼板均不允许出现裂缝。按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方法》(GB50204-2002)及产品标准之规定,楼板主要检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挠度、承载力和抗裂6项指标,而不需用检测裂缝宽度。

  外观质量:主控项目不应有露筋、孔洞和裂缝等严重缺陷,还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

  尺寸偏差:几何尺寸中高度(±5)、侧向弯曲(l/750且<20)和主筋保护层厚度(+5,-3)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楼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不小于30MPa,检验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进行。深圳市中冶建筑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力学性能:楼板的力学性能只检验承载力、抗裂和挠度3个参数。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应在0℃以上的温度环境中进行试验;远离振源,场地平整,支墩基础应坚实;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经检验合格;严禁碰撞受力的楼板用于力学性能检验;混凝土养护时间达到28天。进行力学性能的楼板是在外观质量检验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基础上抽取3块,1块用于检验,2块备检。

  相关的计算方法

  挠度的检验:挠度是楼板在荷载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检验楼板的挠度不仅是为了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作用下判断挠度指标是否合格,还可以根据挠度增长的快慢判定楼板是否开裂。挠度的计算公式已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方法》(GB50204-2002)中给出,即a0t=a0q+a0g……(1),但在实际检验中因个人理解的差异将楼板的自重和加荷设备重量引起的挠度a0g往往忽略不计,而直接将在第5级荷载作用下楼板跨中挠度实测值a0q计算为在标准荷载检验值QS作用下楼板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a0t,导致a0t比实测值要小。a0q可根据楼板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作用下的跨中实测位移值求出,即第5级荷载作用下楼板跨中挠度实测值a0q,而a0g在均布增加荷载时通过下列公式(2)计算a0g=GK/Qb×a0b……(2)

  GK—楼板的自重和加荷设备重量(N);

  Qb—楼板开裂前一级的外加荷载值(N);

  a0b—楼板开裂前一级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N);

  二、厂房结构混凝土检测方法:

  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法及取芯法,不同检测方法均有优劣,在对混凝土的破损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为几种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法的具体介绍。

  回弹法:非破损法

  以混凝土强度与某些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测试这些物理量,根据相关关系推算被测混凝土的标准强度换算值。

  回弹法是目前国内应用*为广泛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其优点有:对结构没有损伤、仪器轻巧,使用方便、测试速度快、测试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基本反映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规律。

  回弹法检测原理为:

  回弹法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即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考虑混凝土表面碳化后硬度变化的影响,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表面硬度法、非破损法。混凝土强度检测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破损检测方法,获取多种物理参量,建立混凝土强度与多项物理参量的综合相关关系,从而综合评价混凝土强度。

  钻芯法:半破损法。

  是以不影响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在结构或构件上直接进行局部破坏性试验,或钻取芯样进行破坏性试验,并推算出强度标准值的推定值或特征强度。

  1钢结构厂房检测对象

  托架、桁架、梁、受压杆件、焊缝、螺栓等,以及整体钢结构的主体结构。

  2检测及检测方法

  01 挠度检测

  钢结构构件(梁、柱)的挠度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水准仪或拉线等方法进行检测。当观测条件允许时,亦可用挠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直接测定挠度值。

  02 结构主体倾斜检测

  结构主体的倾斜检测包括:测定结构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倾斜度以及倾斜速率。

  结构的倾斜,可采用经纬仪、激光定位仪、三轴定位仪或吊锤的方法检测。

  03 结构水平位移检测

  结构的水平位移可以采用激光准直法测定,也可采用测边角法测定。

  当测量检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时,可视检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或方向差交会及极坐标等方法。对于检测内容较多的大测区或检测点远离稳定地区的测区,宜采用测角、测边、边角及GPS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房屋楼面荷载安全承重检测鉴定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于深圳中正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营产品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厂房安全检测,厂房承重检测,厂房验收检测,幼儿园抗震检测,培训学校房屋抗震检测,危房鉴定,工程竣工验收检测,房产证房屋安全检测,房屋加层安全检测
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主体结构检测鉴定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公司经深圳市工商局合法注册,并取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即CMA认证),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公司拥有自有实验室,检测办公场地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米,各项检测仪器设备齐全,且经过严格的校准,操作人员经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各项仪器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工作。公司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
公司新闻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深圳中正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