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显著,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之下,作为社会办学力量之一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得到了空前发展。对各种各样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我们要从理论上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形成客观、立体的认识,以支持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三个概念的交集。本文将通过剖析以上三者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关系来窥探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与特点。
一、校外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校外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属概念,其本身具有教育的本质特征,即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旨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教育。但校外教育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与正规学校教育相比,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上,是校园之外的教育;时间上,是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学制上,不隶属于国家学制系统;教学上,独立于学校教学大纲。
还需要指出的是,校外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的一种,具备非正规教育的内核:处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但它是有形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别于家庭教育和无组织、不成形的“非正式教育”,也与通过接触环境及人生经验、社会经验等的“偶发性学习”不同。它是有组织的,但不是充分制度化的;是系统的,但不是完全常规化的。[1]作为校外教育组织机构之一的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备以上性质。
二、培训机构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培训”一词起源于师徒制度。在当代,“培训”已经成为广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概念,是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2]由于培训是广义教育概念中的一员,将培训机构称为教育机构也是合理的,现实情况中也往往将二者混同使用。但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以是否提供学历教育对两者进行区分,培训机构所提供的是非学历教育。
《大众常用经济词典》中对培训机构的定义如下:培训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专业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培训服务,并取得一定收益的教育实体组织。也就是说,各类培训机构通过为社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进而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培训机构也获取相应的收益。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有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
三、民办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法举办学校和其他各种教育机构而开展的教育活动。[3]
《简明中国农业教育辞典》中将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分为以下几种:(1)由政府普遍给予资助的“民办公助”式学校;(2)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为投资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集资型”学校;(3)以“教育储备金”为典型收费方式,发挥教育经营优势,利用市场滚动发展的“市场运作型”学校;(4)依托公办学校而举办“一校两制”式的学校;(5)政府举办按民办学校章程办学的“国有民办”式学校。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模式包含了民办教育办学模式的第二和第三种。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民办教育依据其类型的不同分别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权限审批。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后者,审批之后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审批权限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解释。
民办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民办性、公益性和产业性,作为民办教育办学组织机构之一的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备同样的性质。
四、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