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夹层安全检测鉴定标准
对于钢结构工程来说其重量轻、良好抗震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厂房中应用就是为常见钢结构工程。
鉴于钢结构厂房中钢构件的设计就是充分应用其应力比,其构件截面通常较为长而薄,正因为钢构件的这些特点而使得钢结构厂房中构件的安装对其几何偏差相对敏感,在现行的钢结构厂房安装施工规范中对于构件的安装偏差有着明确的要求,对于构件的安装偏差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等还是缺乏相应的理论,这对于如何合理地控制钢构件安装偏差并不有利。
目前我国无损检测在建筑业上的应用,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构件,一般不用射线探伤。一般来说,厚度8mm以上的板材,和曲率半径不大的管材的对接焊缝多采用超声波探伤。8mm以下的板材和曲率半径较大的管材的对接焊缝多采用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角焊缝大都采用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对于厚度在4mm―8mm范围内的钢板对接焊缝,使用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都只能探到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只能单面探伤的焊缝内部缺陷很难检测。普通超声仪探头能探测到的小厚度为8mm,对于这一厚度范围的钢板或管材,检测焊缝内部缺陷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研制专门的超声仪探头,才能进行探伤检测。
进行搭接节点相贯线焊缝检测时,对于被搭接管覆盖的焊缝,在搭接管安装完成后,则无法检测到,在搭接管和被搭接管以及主管交界处,其焊缝根部若出现缺陷很难使用超声波方法进行缺陷的检测。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母材管壁厚度小于8mm,则可使用磁粉检测,磁粉检测却难以检测到焊缝缺陷的内部缺陷
2 钢结构厂房安装偏差类型
对于钢结构厂房的安装偏差,结合工程实践,本人如下:
2.1厂房钢结构柱脚底座的中心线偏离设计定位轴线,对于这种安装偏差,规范规定偏移量应控制在5mm范围内,而工程实践表明,对于这种偏差过大将会造成无法安装柱脚。
2.2 安装构件时对钢柱的弯曲矢高偏差,规范规定对这种情况的偏移量应小于15mm小于H/1200。
2.3安装构件时对钢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规范对此要求,钢柱小于10m则钢柱轴线垂直度偏移量控制在H/1000,而对于高于10m钢柱则要求控制25mm范围。
2.4 安装构件时对钢梁的侧向弯曲矢高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包括钢屋架、钢梁或者受压钢构件。
2.5 安装构件时对钢梁跨中的垂直度偏移超出规范要求,其偏移量大于15mm。
2.6对于安装后的钢结构厂房,其主体的整体垂直度的偏移超出允许偏差范围,规范对这种偏差要求控制在H/1000mm以及25mm范围内。
钢结构施工管理的要点
1.1 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做好构件验收、进场、堆放工作
从不少钢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场地空间较小是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有限的施工期限内,完成高水平的钢结构工程,需要从构件的使用认真做起。,要对构件进行验收,剔除不符合施工技术标准的构件;第二,合理安排构件计入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构件的剧烈摩擦、碰撞;第三,做好构件的堆放,在实际施工开始前,进入施工现场的构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堆放,防止外力的破坏。
1.2 科学合理的选择、布置、装卸塔吊
对于较高层的钢结构在施工,需要用到的关键设备就是塔吊。施工技术负责人员,要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基本条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布置和相应的钢结构重量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选择使用的塔吊。尽量保证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快捷,拆除简单。
1.3 合理控制吊装的质量和速度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施工程序就是吊装,通过使用塔吊,吊装钢结构构件,从地面逐级向高层吊运。在这个过程中,塔吊操作人员,要注意合理控制吊装构件的质量和吊装速度。注意吊装的构件质量不能过重,超出塔吊的负荷,并且要保证吊装速度的均衡,不能忽快忽慢。在吊装过程中,要注意高空作业的安全,不能盲目提高吊装速度。
1.4 严格把握测量控制
准确的测量是钢结构正确安装的基础条件,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对钢结构构件、连接部位、平直度、垂直度等进行的测量,在反复校对的基础上,去确定构件的规格。对于一些重要的测量数据,要做好记录,为工程的后续数据检查、核对,提供完整、详细的数据档案。钢结构的施工,不同的环节是相互衔接的,各个流程之间数据的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施工测量人员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测量办法,充分发挥测量工具的作用,保证工程每一个阶段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1.5 工期与质量控制
与传统的混凝土程相比,钢结构工程的工期一般很短,在较短的工期内,要完成较大规模的工程任务。为了提高施工速度,钢结构工程施工负责团队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系统。优化施工过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级负责人的考核监督,从工期和工程质量方面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对重要的核心岗位,施工单位要指派高管团队主抓钢结构工程的工期和工程质量。基层实际施工岗位,要落实定员编制,切实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