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有很多地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变得愈加严格,甚至还出现了不审批的现象。那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一、安全风险因素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安全风险极高。像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就带来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为降低此类安全风险,各地纷纷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审批管控。
二、监管责任考量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实行属地监管,当地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危化品企业负有直接监管责任。一旦危化品企业出现问题,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一些地方为避免事故发生,对于自身实力不足、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企业,会减少甚至不批准其经营许可证申请。
三、企业条件不足
1.储存条件不达标:部分危化品经营企业涉及仓储业务,而危化品储存对场地、设施及安全管理有严格要求。若仓库防火、防爆、通风、防潮等设施不完善,或者与周边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不合规定,企业就无法通过审批。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需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制度等,且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若存在缺陷,也难以获得许可证。
3.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危化品经营企业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如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若无法配备足够专业人员或相关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同样会影响许可证审批。
四、地方政策规划
不同地区会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建设布局等因素,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数量、类型、分布进行调控。有的地区可能认为当地危化品经营企业已足够多,再增加会加大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于是收紧审批政策;还有些地区规划了特定化工产业园区,要求危化品企业集中在园区内经营,对园区外的申请不予批准。
五、社会关注度影响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和环境影响越发关注,对政府监管要求也日益严格。政府为回应社会关切,提高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标准和门槛,以确保危化品企业在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更高要求。
各地不批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非无端之举,而是综合考虑安全风险、监管压力、企业自身条件、地方规划以及社会关切等多方面因素后的审慎决策。这一举措旨在Zui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推动危险化学品行业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