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下关注人数不多,但浏览次数比较多,且第一个回答存有部分理解错误。故借着空挡写个回答。
1)其实口罩分有: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GB19083)-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YY0469)—一次性医用口罩(YY/T0969),区别于其它工业类口罩(部分执行标准为一次性卫生用品即GB15979),上述三种口罩均为“械”字号的产品注册证号,归属于医疗器械,查询药监局已批的该三种口罩的产品注册证号,均按二类医疗器械管理。有兴趣的可以查询标准细看下
2)回到本问题下的灭菌型和非灭菌型问题,查询标准第4条微生物指标上,有分为灭菌型及微生物限度指标≤200cfu/g,也就是包装标识有“灭菌”或“无菌”字样的应无菌,而按照目前国家对医疗器械无菌的管理SAL(无菌保证水平)要到10的-6次方
为什么会有灭菌型呢,主要是因为在例如ICU、手术室等需严格控制微生物环境的医疗场所需要进入的东西都是无菌的,而不至于引发病患的其它细菌型感染。
至于我们外面买的非灭菌型口罩是否可以自己灭菌呢,我的看法是不需要,口罩能够取到防护作用关键的是中间的那层聚丙烯熔喷布,这块布用来阻隔微粒或者载体是两种原理起作用,一种是通过纤维的径隙来达到的,就是太大了就过不去,大约占30%,一种是通过驻极了的熔喷布的静电吸附作用来达到。比如紫外线消毒、蒸汽灭菌、甚至是辐照灭菌都会降低口罩的静电作用,且这种下降比较明显。特殊情况下的反复利用口罩可采用下面这个新闻的方式处理是可行的。
电话:
联系手机: 期待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