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行业应用发布了一系列新品,以新技术致敬各行各业““守护者””,他们是警察、消防员、电网巡线工、护林员等。无人机技术正在被他们广泛使用,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和生命财产安全,大疆同样致力于用科技推动生产力变革。
大疆本次发布的是无人机平台经纬M30、星光级夜视相机负载H20N、大疆机场以及云端管理平台司空2。它们打破技术边界,通过相互组合为行业用户带来全新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的“空地一体”解决方案,让无人机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作业,帮助各行各业守护者更好地坚守无人之境。
DJI大疆创新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表示,“大疆让每一位普通人都拥有俯瞰世界的权利,也持续推动着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用无人机保障基础设施运行、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自然与生态和谐发展。本次新品的意义,是让机器更加心明眼亮,让技术真正好用起来,帮助更多行业守护者高效作业,安全回家。”
经纬M30:背包里的新旗舰
在佛山大火救援现场,救援人员背起比肩宽一倍的经纬M300奔赴救援一线;在海拔4000米的四川山区,电网巡检工人正对着50万伏的复杂输电杆塔进行无人机巡检。许多行业用户经常得面临这些紧急出动、环境险恶、长时间单兵作战的作业场景,这时候既有强大性能又便携易用的行业无人机显得弥足珍贵。
经纬M30发布之前,经纬M300已经是大疆行业的一款旗舰级无人飞行平台。为了能让用户更加轻装上阵,大疆工程师在思考,如何创造出一款全新的飞行平台,它既能够拥有经纬M300同等性能,又能保持与御Mavic行业版一般的小巧便携。
经纬M30正是在这样清晰且极富挑战的目标下演绎而生。为了将整机体积缩小,除了采用可折叠式机身设计之外,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变焦、广角、热成像、激光测距仪的超强相机性能,集成至一个只有320g、不足一罐可乐重量的器件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疆全新开发了光学变焦和红外镜头模组,将器件尺寸和重量奠定了一个小巧基础。随后,工程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整个M30图像处理模块从相机转移到飞机机身里。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也移走了大的热源,后面设计出没有散热风扇也能满足高温作业需求的整机方案。为了保证所有图像传感器能够连接机身上的图像处理芯片,工程师将96根半米长的线束,依次穿过相机、云台、电机6mm轴孔,以及曲折的云台机臂,后到达机身。为了能让这些线束既能抵达复杂的电磁干扰、保障图像质量,又能经受云台轴臂上万次转动的考验,还能防水防尘,经过工程师无数次的推倒重来,经纬M30终于诞生了。
现在这款超级“浓缩”的行业无人飞行平台,不仅能够快速部署,给用户带来更为便携的使用体验,继承经纬M300的超强性能,成为了真正背包里的新旗舰。在如此紧凑的机身下,M30依然留有开放的第三方负载接口及安装位置。大疆的合作伙伴已经完成了喊话器、探照灯、机载计算模块、降落伞、气体检测等多种负载开发,无人机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各个应用场景中。
在上个月,大疆的一名内测用户通过经纬M30拯救了一位夜间迷路的滑雪爱好者。他们利用无人机及红外热成像功能,10分钟便寻找了走失人员,之后很快确认了该人员位置信息,及时有效同步至地面救援队,顺利完成了搜救任务。
司空2:连接无人机与守护者之间的信息桥梁
如今,无人机早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工具。消防人员利用无人机找到着火点,甚至发现被困人员;巡检人员把无人机当作空中眼,检查输电线路、油气管道;测绘人员拿着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不再需要背负仪器走走停停。在一些紧急作业中,仅靠性能强大的飞行平台还是远远不够的。
2019年,大疆紧急支援了一场有着数千名消防队员参与的大规模山火救援行动。无人机拍摄空中画面,依靠当时仅是工程样机的M300红外相机快速找到了着火点,也利用激光测距仪实现了火点定位。所有人都只围着一台遥控器,捧着手机和对讲机,艰难地向指挥部一个个传递火点坐标定位,而茫茫山中的消防队员更难掌握无人机获取的火点实时位置。
类似的经历让大疆开始反思,如何在紧急任务中跑赢时间,将无人机获取的信息及时有效传递,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大疆结合过往的实战经验,全新打造了无人机任务管理云平台大疆司空2。司空2的出现,意味着无人机不再是信息孤岛,从前线到指挥中心都能实时共享界面上所有的信息,真正地实现空地协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