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依据GB 6675.1-2014、GB 6675.2-2014、GB 6675.3-2014、GB6675.4-2014等标准进行检验,各关键质量指标如下:
机械与物理性能
机械与物理性能项目的测试是为了避免儿童在正常使用状态或非正常使用状态下所产生的机械伤害。正常使用是模拟儿童对玩具的正常使用,以发现玩具的潜在危险。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测试是通过跌落、拉、扭等方式模拟儿童可能的滥用行为,将玩具的结构危险展示出来。常见的机械伤害有:小零件摄入的窒息危险、锐利边缘引起的割伤皮肤危险、锐利引起的刺伤皮肤危险、塑料袋或塑料薄膜覆盖口鼻引起的窒息危险、绳索或弹性绳缠绕脖子引起的窒息危险、刚性材料上薄圆孔引起的夹伤、割伤手指危险等。机械物理性能对儿童所造成的伤害是直接的、明显的。
易燃性能
易燃性能是考虑因玩具燃烧引起的危害。儿童在玩具的使用过程中,与玩具接触非常密切,空间距离很近。为了儿童的安全,对于一些极易燃烧的材料如赛璐珞或与其具有相同燃烧特性的材料是严禁用于玩具之中的,另一些与儿童接触密切的玩具一旦被点燃后,这些玩具或材料燃烧时的火焰蔓延速度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便在造成严重伤害之前,可以让儿童有时间扔下或者离开玩具。
特定元素的迁移
玩具上使用的材料中可迁移元素规定了八个元素,即“锑、砷、钡、镉、铬、铅、汞、硒”,这些元素含量不得高于标准中相应元素的大限量要求。
迁移元素的毒害过程:摄入或者接触,进入人体干扰生理功能,破坏生理作用等一系列过程而致人于毒害之中。由于玩具上使用的塑料件、喷漆、染色剂等如果含有重金属成分,这些重金属通过儿童的身体接触等方式很容易就进入儿童的体内,对儿童造成隐形的伤害。
增塑剂
玩具上使用的材料中增塑剂规定了可触及的玩具材料和部件中塑化材料和部件中塑化材料的6种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的含量不得超过标准中相应增塑剂的大限量要求。
增塑剂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它能够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韧性,提高塑料袋制品的强度和稳定性。某些邻苯二甲酸酯被认为是雌性激素和环境激素,并能够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对其生物和环境有影响。儿童在长期接触含有增塑剂的玩具可能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人体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次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机械与物理性能正常使用(小零件、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刚性材料上的圆孔、可触及的锐利、18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上的自回缩绳、18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上的绳索和弹性绳)、机械与物理性能可预见的合理滥用(小零件)、增塑剂等。
依据GB 6675.1-2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标准的规定,玩具是设计或预定供 14岁以下儿童玩耍时使用的所有产品和材料。目前国内生产、销售的玩具主要有电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弹射玩具、毛绒布制玩具、木制玩具及其它类玩具等。
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对电玩具、塑胶玩具、娃娃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玩具CCC认证),这些玩具必须标明CCC强制性认证标识方可出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