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驱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2019年外贸比重占据GDP比重31.87%。K公司作为一家传统的外贸型B2B企业,一直在外贸这个领域里面深耕。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B2B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OEM、ODM外贸订单不稳定,代工利润越来越薄。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给中国国内的外贸企业严重冲击,一些中小微企业纷纷倒闭。单纯的B2B等线下销售渠道,已经走的越来越艰难。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销售模式,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贸易全球化的进程。K公司在15年开始进入跨境电商领域。主要以亚马逊平台为主,并覆盖到其他的平台。跨境的物流是跨境电商重要的支持,以亚马逊销售平台为例,目前卖家主要采取:自发货(邮政小包、国际快递、国际专线)、FBA、境外第三方仓库配送、境外自建仓库配送,这四种物流的配送模式。考虑到K公司产品是以大件、重为主的家具产品,兼顾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之前是一直使用FBA的物流模式。随着今年疫情的全球大爆发,特别是美国成为重灾区之后,爆发式的网络消费,让亚马逊仓库已经不堪重负。对于卖家来说,不仅无法创建货建,甚至无法入仓上架销售。给卖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针对如此特殊的危机情况,是否对于这些大件货物出海的跨境厂商来说,如何选择他们的物流模式有更好的启发?本文对比目前常用配送模式的优缺点。在配送模式选择过程中,综合考虑物流模式选择中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利用K公司实证,来为其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供广大的同业人员参考。
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加入跨境电商大军,中小型跨境电商卖家为我国的跨境电商出口事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第三方海外仓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中小电商提供跨境物流解决方案。介绍了第三方海外仓的内涵及运作模式,分析了中小跨境电商使用第三方海外仓的获益及风险,并给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
一、跨境电子商务中,卖家多为自然人或中小企业。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卖家对海外仓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一般的中小卖家资金实力不强,业务规模不够,无法自行建设海外仓。使用第三方海外仓不用花费巨额投资,因为第三方海外仓之间竞争充分,所收服务费已经降到。目前,第三方海外仓已成为中小跨境电商卖家开拓海外市场的利器。
二、第三方海外仓的内涵及运作模式1.第三方海外仓的内涵第三方海外仓是指除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第三方在卖方的境外设立仓库,以便将众多卖家的货物批量出口到这些境外仓库,实现本地销售。这里,海外仓不仅仅是指物理意义上的仓库,还包含海外仓服务。如今,海外仓更是一种创新的物流模式、跨境电商交易模式。第三方海外仓的建仓主体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电商卖家转型海外仓。典型例子是“出口易”,它初是电商平台eBay上的大卖家,在英、美、澳等国家建设了海外仓,后转型为海外仓服务商。(2)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的海外仓。跨境电商平台拥有大量中小卖家,这些卖家经常有海外仓储物流的需求,建立海外仓就在很多平台的战略布局中。例如,“小笨鸟”、Wish平台等都建了海外仓项目。义乌的进出口电商平台“义乌通”和“一海通”联手打造了“壹仓通”这个海外仓项目。(3)物流公司建的海外仓。专门从事跨境物流服务的公司为了满足跨境电商的需求纷纷建设了海外仓。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建了“中邮海外仓”,又如递四方、飞鸟、万邑通等物流公司在多国建设了海外仓。2.第三方海外仓的运作流程海外仓的运作流程分为发货和补货两种情况。发货:卖家挑选销量不错的单品依据其以往在平台的销售数量,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将一定数量的货物用空运头程发到海外仓,上架销售。当海外买家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后,卖家可以在物流管理系统下单,海外仓根据卖家的订单要求进行海外仓库商品的当地分拣、包装并派送至买家手中。补货的流程:海外仓的库存信息系统中一般设有库存预警值,一旦库存低于这个值,就会通知卖家补货。卖家再通知厂家将货物发到头程仓,与其他卖家的货物一切发往海外仓。第三方海外仓操作流程图三、中小跨境电商使用第三方海外仓的获益中小跨境电商没有资金实力建设海外仓,并且业务量小,建了海外仓,使用量达不到建仓的基量,会面临空置风险。第三方海外仓给中小电商带来新活力、新契机,使得中小电商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与大卖家竞争。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交易技术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已成为国家促进经济新增长、企业谋求海外商机的新路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国家层面看,通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跨境电商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从浙江省看,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杭州、宁波先后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全省共有3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8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2016年1月至11月,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63.56亿美元,比2014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317倍;2016年宁波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1亿元,突破50亿大关。面对国际贸易的复杂多变以及新税政改革出台,跨境电商也将遭遇一定的发展困难。浙江需加强跨境电商发展新思路研究,积极寻求对策,打造健康活力的跨境电商新生态。新情况新问题遭受新政改革的冲击。跨境电商是近年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各级政府也都在一边试点一边探索,寻求跨境电商与传统一般贸易利益的平衡。
商检、税务、外汇、海关等各环节政策的变动,都将对跨境电商产生影响。2016年4月,跨境电商新政全面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和通关单制度的执行给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国务院随后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的有关监管要求设置一年过渡期,但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仍然持观望态度。除监管门槛外,“免税时代”也宣告终结,使过去采取保税区清关模式的跨境电商行业不再具有税收优势,消费者因税负增加调高售价后消费意愿降低,跨境电商出货量也明显下降。客户体验缺乏成为大痛点。传统外贸企业长年通过代工模式接单,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但长期跟国外终端零售市场脱节,对于市场和一线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强。同样对于进口商品,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不断升级,特别是以80、90后为主的进口商品消费人群,对食品安全、品质优良、品类多样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关注倾向。由于缺少客户的产品使用体验,跨境电商投诉率激增,除了大小卖家、平台良莠不齐,更多还是行业配置有待升级。物流模式相对落后。浙江省跨境电商物流采取的大多是快递方式,而除中国邮政能通过万国邮联国际派送外,国内的快递公司几乎没有国际派送能力,被FedEx、UPS、DHL、TNT等全球四大快递公司垄断,费用业相对较高。海量数据留在境外平台和支付机构上,不仅影响产业长远发展,更影响贸易安全。多地区周转导致物流周转时间长、售后服务和退换货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抑制了海外消费者对的浙江制造产品的购买热情,不利于浙江跨境电商的发展。行业监管水平滞后。国家有关部门在杭州、宁波等地开展跨境贸易试点,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创新举措,在优化通关监管模式、提高通关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清关报税体系还不成熟,整进散出模式使海关人员配置不足,无法满足激速增长的清关需求,影响通关的时效性,通关难、退税难、结汇难等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思路新策略建环境+优服务。
有效发挥杭州综试区“单一窗口”和宁波一站式通关平台的载体作用,深化浙江省各大口岸与全国重要空港口岸、重要港口城市的大通关合作,加强口岸服务对接,巩固和发展口岸辐射功能。完善跨关区、跨检区的申报、审单、验货协作机制,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关检合作,切实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以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区域通关一体化为基础,积极推动通关、检疫、检验等一体化制度安排常态化。加强政府通关平台与市场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无缝对接,链接金融、物流、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强物流+提效率。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是占的大头,而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的客户群体一般不大,订单量少,出口的货物往往一年半载装不满一个集装箱柜,订单成为鸡肋。针对这些碎片式的订单,可以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电商散货一体化物流平台,推进“互联网+集装箱+客户信息”的对接,运用“拼箱”模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发货速度。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加快港口、交通枢纽和口岸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第三方物流行业资源进行整合,提供高质量的第三方转运服务来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海外仓+体验馆。绕过出口环节的渠道商,实现让国外的批发商、零售商直接向国内工厂采购,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也为供需双方创造商机。构建“海外仓+体验馆”模式,打造集样品展示、存储、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链条,为海外采购商提供从线下体验馆看样品、提交订单、海外仓直接发货的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