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2017-2018年儿童服装市场监督抽查数据发现:使用说明、纤维含量和色牢度项目是*常见的不合格项目,占不合格项目比重达80%以上。以下将具体分析该三个项目的不合格情况:
1.使用说明
监督抽查中发现儿童服装产品使用说明项目不合格主要为以下四种情况:
—要素标注不全;
—吊牌和耐久性标签上的信息不一致;
—标称的纤维名称不符合标准规定;
—维护方法中顺序和图形符号不符合GB/T 8685标准规定。
合规建议如下:
①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应详细标注,不可太笼统;
②产品名称应能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
③服装的号型应采用“号/型+体型”的形式来标注(如160/84A),不能简单的标注“L”、“M”、“S”等。
④纤维成分的标注应采用规范的纤维名称,不能用行业术语。
⑤维护方法标注的顺序应按照“水洗”、“漂白”、“干燥”、“熨烫”、“专业维护”的顺序进行标注,符号要符合GB/T8685的规定,不可自创符号。
⑥使用说明上应标明所符合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类别,婴幼儿服装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这项要求也是强制性标准GB18401和GB 31701的要求,依然具有强制性。
2.纤维含量
监督抽查中发现儿童服装产品纤维含量项目不合格主要为以下四种情况:
— 标注的纤维名称不规范;
— 纤维含量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
— 标称的纤维类别跟实测的纤维类别不同;
— 不同面料未分别标注纤维成分及含量。
合规建议如下:
①纤维名称应使用规范的名称,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羽绒羽毛应分别采用GB/T 11951、GB/T 4146.1、GB/T17685中规定的名称;
②纺织纤维制成纱线或者成品后,宜检测成品的纤维含量后再出货,如果简单用投料的比例作为纤维含量标注,很容易造成纤维含量不合格;
③由2种及以上不同织物拼接构成的儿童服装产品应分别标明每种织物的纤维含量(单个织物面积或多个织物总面积不超过产品表面积15%的织物可不标)。
3.色牢度
色牢度是指经过染色的纺织品的颜色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抵抗各种外部因素(如日晒、水洗、汗浸、摩擦等)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深色磨毛面料、深色起绒织物以及牛仔面料色牢度相对较差。制作儿童服装,尤其是贴身穿着的儿童服装产品时尽量不要选用深颜色的面料。色牢度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有如下因素:
— 染料与织物成分不匹配;
— 染色工艺不合理;
— 染色后水洗不充分或者后整理不到位等。
合规建议如下:
①印染加工企业在选用染料前应充分阅读染料的使用说明书,确认适合将要被染的织物,制作小样,经检验色牢度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②染色结束后应充分水洗,洗掉多余的浮色,但不可过分水洗;
③ 必要时可使用合规的后期整理剂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