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丨现代化生产营销 “土特产”变“抢手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我国,不同的气候、土壤形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使得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眼下,各地正在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挖掘土特产的发展潜力,推动全链条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广州增城迟菜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眼下已经进入了收获季。在这片种植基地里,十几位农户正在田里采摘,经过摘叶、打包、装车,*快6个小时后,新鲜的迟菜心就会出现在周边城市的各大商超和餐厅里。
广州增城种植基地供应部负责人刘杰坤:现在我们迟菜心平均每天销量10吨至12吨左右。现在我们都是通过线上平台和直播带货扩展销售,这两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为了擦亮增城迟菜心品牌,实现高质高产,广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搭建了迟菜心大数据平台,接入当地5个种植基地的种植数据,为农户提供种植环境监测和田管服务方案。
在江西省永丰县,1500亩羊肚菌刚刚成熟就被订购一空。种植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羊肚菌的菌种和营养包从四川、湖南等地购买,不仅价格贵,成本高,长途运输非常影响菌种质量。就在去年,当地出台了羊肚菌产业帮扶政策,建设一批智能化、专业化的羊肚菌菌种繁育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菌种及营养袋,保障了菌种的质量。
吉安市永丰县羊肚菌菌种繁育合作社负责人刘炳发:从我这里购买的菌种,大概4000元一亩,降低了39%的成本。跟我合作的基地都安装一套监测仪器,如果发现什么问题,我们都及时解决,大大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甘肃陇南是油橄榄生长的“黄金地带”,为了助力土特产发展升级,当地推动农户与油橄榄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在企业里,油橄榄经过精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金色的初榨橄榄油,“土特产”品牌价值和产业链价值提升。
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加工企业负责人马通:除了生产特级初榨橄榄油之外,我们也增加了很多的延伸产品,像橄榄菜、橄榄油护肤品,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着周边更多的老百姓来发展这个产业。
“冷”服务“热”起来
让土特产卖得更远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当地全力推进新型冷链仓储设施建设,让全县的土特产卖得更远。
春节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村的黑猪养殖户唐丹,每天都要通过冷链发送1000多斤黑猪肉。
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村养殖户唐丹:很多人吃过我们北川的腊肉过后,想吃到我们北川的生鲜黑猪肉。我们就通过冷链,把黑猪的生鲜肉运送到了客户的餐桌上,反馈相当好。
像这样的“冷”服务,正在让当地土特产热起来,而共享使用模式,让冷服务覆盖到更多农民。
这两天,种植户邓胜林正忙着从邻村的蓝莓产业园保鲜库里,将自家农场储存的5吨耙耙柑发往全国各地。
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华村甲缘农场负责人邓胜林:单独使用,它的使用成本,每天的电费一般是在四五十块钱。采用共享共用的模式,大家一起来使用这个库,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随着北川“冷”链保鲜储藏、运输的不断完善,一大批“土特产品”搭上了冷链快车,让乡土山货成了网红尖货。
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晓坤:先后支持7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各类冷藏设施179个,冷藏储藏量达2.6万吨左右。实现有需求的村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我们生鲜农产品的收储和保鲜能力,增加了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收益。
冷链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冷链专业人才也在加快补齐。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郑伟星:通过订单式培训、联合制培养等多元化冷链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北川提供更多的乡村冷链技术人才。
自贸区里的土特产
出口之路更顺畅
随着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升级,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加,如今,乡村“土特产”正乘风出海走向世界,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我们关注的话题是土特产,来到这个地方是河南自贸区。国际贸易、保税直购、跨境电商,那么这些和我们的土特产到底又有什么关联呢?
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中大门万店互联服务专班李园园:关联就是跟我们今年的增量板块有关,就是出口土特产。一直在做,今年开春以来的订单量出现了暴增。
3000平方米的土特产专区里,记者看到了众多优质土特产。王守义十三香等产品畅销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西峡县的香菇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大香菇出口县。开春这段时间,正是核桃、大枣、花生等产品的出口集中期。
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中大门万店互联服务专班李园园:说我们现在前三个月,就第一季度,我们也是只争朝夕,为咱们第二季度(出口订单量)的井喷做全面的储备。
自贸区里的服务专班还梳理了语言、时差、包装等出口通关涉及的多项关键问题。搭建统一的大数据交易平台,推动信息、资金、人才等各要素的高效连接。即便在春节期间,服务专班也没有休息一天,从产地到销地,全程设有跟单员,让土特产乘风出海之路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