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疫情后租赁业如何复苏
2000年以后,全球服务贸易超过传统贸易,虚拟经济超过实体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60~70%,我国服务业占比超过50%,北上广深占比更高一些。在疫情的影响下,容易恢复的是实体经济。服务业的复工复产有滞后效应,显然比传统制造业要难的多。
融资租赁业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是疫前留下的转型问题,疫后显得更加突出。
1、世界格局回不到从前
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与改变从各国的复工复产开始。疫情袭来时,各国突然发现中低端制造业太重要了。看似简单,但在关键时刻它关乎着被外界“卡脖子”,关乎着国民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全。
美国是科技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这次疫情充分体现出在军事、科技上的高端制造优势不能应对国计民生的应急需要。前苏联解体的起因就是国家只重视军事、科技,不关注国计民生的经济而解体。这两个历史经验教训警示着全球。
疫情好转后,随着格局的改变,复工复产是全球新的竞争形态。但更重要的是重建制造业,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制造业。谁在抗疫上先成功,谁就能率先进入经济复苏领域。
我们也看到,美国是全世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但特朗普拼命也要催美国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以此来争夺重整后的世界经济话语权,世界的经济格局也会而改变。
2、复工复产要与世界同步
中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靠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接轨。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必然要受到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像“闭关自守”年代那样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给自足。
中国经济的恢复将与世界经济的恢复同步,不可能像非典过后那样,疫情结束经济会很快恢复(毕竟那次疫情被锁定在国内)。局部经济复工复产会先走一步,全面恢复则尚需时日。
3、融资租赁业回不到从前
疫情过后,融资租赁业再也回不到从前,许多难以打破的旧体制,旧习惯一定会借着这次毁坏被顺势清除。新的格局随着经济恢复逐步建立。不破不立,人们会重新审视历史经验,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世界。
**肺炎疫情突发,实际上促进了这个改变的进程。它间接阻断了业界一些人拒绝回归的借口,也给融资租赁公司转型、回归带来新的机会,如同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之在疫情未了的状态下,监管部门不会停手。各地方对融资租赁认识有所差别,当地政府对租赁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但出台政策都不会离银保监会制定的大原则太远.行业只能涅槃重生,不会回到从前。
4、融资租赁业复工复产从服务制造业开始
不管是疫后中国经济的恢复,还是融资租赁业的转型,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关键点——制造业。
不论融资租赁在美国诞生,还是一开始进入中国,服务对象就是制造业。有些国家融资租赁和设备租赁基本上是划等号,说明二者之间的紧密不可分性。
现今中国传统制造业早已过剩,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租赁错过了渗入的机会,贡献率很低,说明融资租赁在中国落地还很不扎实。
疫前,经济繁荣,但功劳主要归功于服务业。传统产业在中国已经退居二线占经济的整体比重不到50%。服务业里,虚拟经济(金融、房地产)又占有更大比例。
服务业的发展中许多领域要靠传统产业的财富积累,产能过剩而激发的。没有充裕的物质、资金和消费,就不会有服务的需求。当经济一切都停止再重启时,率先启动的必然是传统产业。服务业不会像制造业那样一句“复工复产”的号召就能立刻恢复原貌。
融资租赁业若要重启,还是回归服务制造业容易起步。
5、复工复产与重起同步
融资租赁业“复工复产”一方面要整理过去的资产,规范经营管理。保持已经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因经济格局的改变,还要拓展适应格局改变后的新业务。否则复工却难以复产,租赁业的重启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整顿方面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整改就可以了。开拓新业务因涉及经营转型和经经济环境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型还需要一个过程。二者并举都不容易。
6、从服务国家的刚需上找出路
疫情出现后人们发现急需的物资极度的匮乏,使大家都认识到制造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世界格局的改变促使各国都在赶着回归制造业,填补中低端制造业的空白。
中国已是制造大国,融资租赁业要想从成熟制造业上找突破口实属不易。还需对不同领域的制造业进行所甄别,选择适合的切入点。重点在国家的“刚需”上寻找出路;服务于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停止发展的刚需企业。
(1)服务国计民生领域
经济全球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活着是重要的需求。“民以食为天”,疫情影响下经济停滞后,迫切需要恢复的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农业生产等季节性生产;其他生活必须品的生产制造、贸易运输服务;医疗救助物资的制造,维持健康生命的制药医护领域。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全球的刚需。
复工复产节奏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产业。是基础产业、以及相关附属产业。随环境改善,条件成熟的地方就复工复产。租赁服务要在这个节奏里寻找商机。
(2)服务新基建领域
一次经济大萧条时期,各业都不景气,美国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寻找突破口,找出摆脱困境的捷径。中国经济腾飞也没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目前传统基本建设基本建成,本轮经济复苏依然会在这个领域发力,但在概念上已经有所提升。
过去基建主要是在固定资产方面。融资租赁服务适应其中的动产租赁服务。新基建主要建立在高科技、新经济领域的有形动产上。如:与5G基础设施建设及有关的通讯设备、配套的应用设备等。
融资租赁可服务对象还有:“非接触”交易设备的制造企业;计算机芯片制造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企业;制造上天入地、入海设备的科技企业等。因范围太宽,不一一列举。
(3)服务军民融合领域
富国强军是一个国家永恒的主题,融资租赁业还可以服务军民融合领域的企业。这次疫情突发,军民融合的应急产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基础设施依然欠缺,尤其是常态领域。
对于国家支持力度特大**领域,他们并不缺乏资金,还涉及保密问题,租赁业务会遇到许多门槛,很难渗透进入。但在亦军亦民的领域提供服务融资租赁,业界还是有机会在这片蓝海中开出一片新地。尤其是西方打压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更需要融资租赁去帮助他们解决投融资问题。
(4)服务一带一路领域
这个领域市场很大,但多是不动产建设,融资租赁渗入的市场有限,可值不小,值得努力。
该领域还涉及到全球经济复苏问题,目前进展缓慢,服务对象还是以国内一带一路出发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走出国门还不成熟。
7、充分发挥自己在业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因为竞争环境改变了,租赁公司再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走只求“短平快”,不管自己及他人风险的老路。“拳头只有收回来才能出击”团队只有沉下来,才能出发。要凭借自己掌握的有效资源,在与世无争的领域里,不断研发、创新租赁产品,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若不能创新,只能在狭窄的领域里恶性竞争,大家都在红海里血拼,终只能碰的头破血流。
五、融资租赁腾飞需要具备的必备条件
融资租赁业要腾飞,要在经营理念上直统一思想。观念不一样,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无法应对当前复杂环境,不利于抱团取暖、共克时艰。
当前急需的是统一对融资租赁“本源”的认识。这种认识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创新无边。一定要根据抗疫进度的进展,寻找国内外经济复苏中的痛点、难点,结合融资租赁的优势,在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新路。
(一)租赁的本源在哪
中国融资租赁经历三起三落,每次的起步都有不同的动因,造成业界对融资租赁“本源”理解的多元性。
1、初始起步的本源
中国的融资租赁来自日本,后追源到美国。引进之初就是因为其具有:刺激投资、带动消费、增加税收与就业的特点。以解决改革开放初期资金、设备、技术、管理上的严重匮乏的问题。本是“金融/财务租赁”被翻译成“融资租赁”,实质是设备贷款的延申。
从出租人的角度,核心内容还是“融资”和“贸易”。从承租人的角度看就是设备贷款和生产,只多个租赁物的“所有权质押”问题。由此还带来负债经营,定期还租,拿别人的设备赚自己的钱。筹划应缴税款也是后来在实践中才体会到。至于增加就业和税收因主要是国家收益,业界虽作出贡献,普遍还是无感。
那时融资租赁业像蜡烛那样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做出贡献,可毕竟是烛光渺小,结果是:燃烧自己几乎到崩溃的边缘。
2、第二次起步时的本源
改革开放闯关期,因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改变了承租人的股权结构。“关停并转”导致许多承租人消失。这些对融资租赁伤害极大,致使一些租赁公司不务正业转型乱投资、高息揽存。
经过整顿回归主业,融资租赁也依然没改变服务制造业的本源,开展的基本上都是制造业的“直租”业务。
这轮起落融资租赁业对国家大的贡献是:借助资本的手段,彻底打破“金融机构不能破产”,“资产重组需要国家出钱”的魔咒,“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促进了国家金融体制向市场化转换的改革。
3、第三次起步时的本源
资本踹开融资租赁封闭的大门,重组了金融租赁企业,挽救了融资租赁业。“资本”又反噬融资租赁。借用融资租赁的回租功能抽逃资本金,给股东圈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又一次伤害了融资租赁业。
经过重组,监管部门允许银行独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带动融资租赁的腾飞。这次的本源的内涵因“金融正规军”的介入而发生改变。融资租赁从以设备租赁为主,转变为以“钱生钱”的租赁为主。还在喊着服务实体企业的口号,但离租赁“服务制造业的本源”渐行渐远。
这个阶段产生了许多副作用,但协助国家抵抗金融海啸作出应有贡献不能被忽略。有人喊出:融资租赁回归“本源”就是回归“金融”。这不能说没有道理,至少经济体制改革已将融资租赁业归到金融业。
4、本源还是从源头说起为好
三次起步“本源”各有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既“以国家利益为重,牺牲自己解国难当务之急”毋庸置疑。但这能不能算是融资租赁的“本源”见仁见智。
融资租赁的本源须与世界接轨。其重要指标是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即:通过融资租赁采购的设备或厂房与国家总体设备或厂房采购的比值。直白地解释:通过融资租赁服务在“制造业中采购新增物件的占比”。
目前租赁的现状只能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租赁,拿信贷资产与新增固定资产相比,实在是没有可比性。
5、疫情下的本源回归再思考
疫后全世界发达国家都迫不及待地重归制造业,融资租赁在国外的发展会有更大的进展。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基础工业环节依然脆弱,高新技术下的基础建造更需要融资租赁的服务。
融资租赁本源应是回归服务制造业才有前途。这个初心不管是从行业角度还是从监管角度都不该改变,否则许多关于融资租赁的法律文件,财政税收政策都要随之改变。
不管怎样定义融资租赁本源,还是不能脱离融资租赁的本质。既要符合行业特征,也符合监管要求,更符合市场需求。形成企业、政府、社会都认可的新观点,新思路。
融资租赁业回归“本源”必须是螺旋式上升,不能老调重弹,固步自封,必须要适应疫后新的经济格局和重建的经济体系。本源定位不准将严重影响融资租赁业的腾飞,也难过强监管的整顿关。
(二)资源与人才是复工复产的基本条件
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租赁公司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这里包括人才和企业具备、他人无法竞争的资源。还要有懂租赁内涵,熟悉租赁风险及管控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租赁公司一定要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有能力采取下一步行动。
1、有效资源
租赁公司的资源是先天,由大股东自身资源所决定的。大股东必须有资金实力,或有制造业的背景。否则租赁服务制造业,而又不了解这个制造业的内涵,风险点和利润点都找不道“摸石过河”的经营成本很高,熟悉过程很长。
大股东是否愿意拿出资源辅佐租赁公司的发展很关键。要么有钱,要么有物,要么有知识。没有任何核心资源的企业,仅靠拉资金放贷,在新的经济格局中难有租赁公司的未来。
在网络极其发达的环境下,租赁已经进入脱媒时代,在靠跑合拉线挣点咨询钱市场空间不大。企业融资已经具备多渠道、多样化,如何让他们青睐融资租赁,需要的租赁人才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才能实现。
2、人才
租赁公司仅有核心资源还是不够,还需要有人能将好的资源结合市场落地才行。
人才来源有三处。一是靠招聘,二是自己培养,三是借助外脑。
由于行业整体长期脱离主业,真正懂融资租赁内涵,又清楚如何对租赁风险管控的人才在业界凤毛麟角。若租赁公司没有科学发展观,又没有开展租赁业务的核心资源和足够吸引人才(工资、福利、持续培训和养老)的有效用人机制,从社会上招聘能开展业务的租赁人才比较难。你有心他不一定有意。
自己培养人才同样会遇到租赁三观的问题。如果观念不对,培养出来的人要么无法竞争上岗,要么上岗后业务做不到点子上。
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借助外脑很重要。遇到的依然还是观念问题。现在租赁人才的猎头机构很多,但良莠不齐。如果租赁公司本身对租赁的认识三观不正,聘请外部智力资源就很难认定:谁是真正的“融资租赁人才”,谁能帮助企业开拓回归本源的融资租赁业务?
(三)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不管外部是否要求融资租赁公司整改,还是租赁公司为了自己的经营安全,适应疫后的外部环境,都要率先在内部进行自查、自纠的整改。才能应对外部的苛刻检查和激烈的竞争。
融资租赁业发展道路已经走偏必定是个事实,作为企业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对租赁资产进行合规化清理。对于不规范的租赁资产,要么完善监控机制补齐短板,要么尽早退出市场。
租赁公司是靠从外部融资开展业务的,长期挂着烂资产会影响租赁公司的信誉。只有自信、自强、自发展,才能赢得外部信任,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
自整就是自强。如果资金链不能保障安稳运行,风险隐患和“地雷”都不能清除,那么租赁公司就没有后话了。
六、融资租赁业腾飞需要度过的难关
租赁行业要腾飞,不会一蹴而就。还想“急功近利短平快”,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经没这个机会了。要想成功,还要翻过几道山,越过几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