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发展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优化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促进冷链物流降本增效,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培育冷链物流核心品牌,强化全方位支撑,健全多维监管机制,加快建立优质高效、畅通便捷、绿色智能、保障到位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以雨花区为核心区块,以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望城区为区域中心,以开福区为多式联运示范点,以多个特色基地为重要节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设施布局更加完善。依托雨花区、长沙县等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以及宁乡市、浏阳市、望城区、长沙县农产品优势产区,建成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2个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7个区域性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2个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布局建设40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3000个终端冷链物流设施。
运行质效显著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化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水平明显降低,服务能力有效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改善。培育或引进5家以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冷库容量达到180万吨,冷藏运输车达到2000台以上。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以上。
监管水平不断增强。“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机制初步建立,冷链流通量纳入监控的比重超过50%,贯穿冷链物流全流程的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冷藏车、冷链箱、重点冷链产品全程监控比率大幅提升。
二、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布局
(三)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红星冷链、红星盛业、云冷冷链、红星大市场等为主要运营单位,协同联动红星进口肉类查验场、湘通国际铁路港、湖南空港、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以“冷链物流+商贸批发+互联网”为核心,建设立足湖南、覆盖中部省份、辐射全国的长沙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推进长沙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冷链服务综合能力。推动智慧园区系统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强冷链设施对接和信息协同,提升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效率。充分发挥长沙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公共性冷链物流平台,推动长沙冷链物流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冷链物流产业集聚群。对标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县(市)申报创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为国家、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增量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物流口岸办牵头,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雨花区、开福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布局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依托大型物流园区、市场、商超,打造区域性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立覆盖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增强流通主渠道冷链服务能力。聚焦长沙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以宁乡市、浏阳市、望城区等果蔬和肉禽水产主产区为重点,以现有大型肉禽水产屠宰加工企业冷链处理中心为依托,建设产地型冷链集配中心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坚持需求导向,在雨花区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与消费规模匹配的销地型冷链集配中心。在长沙县建设兼具产地型和销地型功能的产销结合型冷链集配中心。(市政府物流口岸办牵头,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落实)
(五)完善产销两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聚焦农产品“初一公里”,完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支持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争创建设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引导企业、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在重点镇和中心村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具备保鲜、预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冷链仓储设施,不断提升设施综合利用效率,满足田头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需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城市“后一公里”消费需求,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商贸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等设施设备建设力度,鼓励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领域广泛应用,提升冷链快递的接受度和普及率,扩大城市冷链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财政局、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