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其使用性能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产品的性能通常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使用性能,由一系列严格规定的常规试验、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来进行测试或评定。“GB11121-2006汽油机油”和“GB11122-2006柴油机油”对所属各个级别的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产品的指标和检验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见标准。以上两个标准所涉及的检测方法见表1、表2。
表1 汽油机油(GB 11121-2006
1 | 运动粘度 | GB/T 265 |
2 | 低温动力粘度 | GB/T 6538和ASTM D5293 |
3 | 边界泵送温度或低温泵送粘度 | GB/T 9171和SH/T 0562 1) |
4 | 粘度指数 | GB/T 1995、GB/T 2541 |
5 | 闪点(开口) | GB/T 3536 |
6 | 倾点 | GB/T 3535 |
7 | 泡沫性 | GB/T 12579和SH/T 07222) |
8 | 机械杂质 | GB/T 511 |
9 | 水分 | GB/T 260 |
10 | 碱值 | SH/T 0251 |
11 | 硫酸盐灰分 | GB/T 2433 |
12 | 硫 | GB/T 387、GB/T388、GB/T11140、SH/T0172、GB/T17040、GB/T17476、SH/T0631、SH/T749 |
13 | 磷 | GB/T 17476、SH/T 0296、SH/T 0631、SH/T 0749 |
14 | 氮 | GB/T 9170、SH/T 0656、SH/T 0704 |
15 | 高温高剪切粘度 | SH/T0618、SH/T0703、SH/T0751 |
16 | 蒸发损失 诺亚克法或气相色谱法 | SH/T 0059 、SH/T 0558、SH/T 0695、ASTM D6417 |
17 | 过滤性 | ASTM D6795、ASTM D6794 |
18 | 均匀性和混合性 | ASTM D6922 |
19 | 高温沉积物 | SH/T 0750、ASTM D 7097 |
20 | 凝胶指数 | SH/T 0732 |
21 | 台架试验 |
注1:SE、SF级汽油机油采用GB/T9171测边界泵送温度,SG、SH、GF-1、SJ、GF-2、SL、GF-3级汽油机油采用SH/T 0562测低温泵送粘度。
注2:SG、SH、GF-1、SJ、GF-2、SL、GF-3级汽油机油除采用GB/T 12579测泡沫性外,还须采用SH/T0722测高温泡沫性。
表2 柴油机油(GB 11122-2006)
1 | 低温动力粘度 | GB/T 6538和ASTM D5293 |
2 | 边界泵送温度或低温泵送粘度 | GB/T 9171和SH/T 05621) |
3 | 运动粘度 | GB/T 265 |
4 | 高温高剪切粘度 | SH/T0618、SH/T0703、SH/T0751 |
5 | 粘度指数 | GB/T 1995、GB/T 2541 |
6 | 倾点 | GB/T 3535 |
7 | 水分 | GB/T 260 |
8 | 泡沫性 | GB/T 12579 |
9 | 蒸发损失 诺亚克法或气相色谱法 | SH/T 0059 、ASTM D6417 |
10 | 机械杂质 | GB/T 511 |
11 | 闪点 | GB/T3536 |
12 | 碱值 | SH/T 0251 |
13 | 硫酸盐灰分 | GB/T 2433 |
14 | 硫 | GB/T 387、GB/T 388、GB/T 11140、SH/T 0172、GB/T 17040、GB/T17476、SH/T 0631、SH/T 0749 |
15 | 磷 | GB/T 17476、SH/T 0296、SH/T 0631、SH/T 0749 |
16 | 氮 | GB/T 9170、SH/ T 0656、SH/T 0704 |
17 | 台架试验 |
注1:CC、CD级柴油机油采用GB/T 9171测边界泵送温度,CF、CF-4、CH-4和CI-4级柴油机油采用SH/T0562测低温泵送粘度。
2. 各检测项目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1)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各粘度级别的油品对运动粘度有明确要求。油品粘度级别的选择通常由设备制造商指定或推荐。
(2)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越差。
(3)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越高。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4)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Zui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Zui低温度低5~7℃。还要特别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凝点和倾点都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两者无原则上的差别,只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高2~3℃,但也有例外。
(5)碱值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
(6)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并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7)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8)灰分和硫酸盐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国外采用硫酸盐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为硫酸盐。
(9)硫、磷、氮含量 润滑油中的硫、氮一部分来自基础油,一部分来自添加剂。油品中硫、磷、氮含量与产品的配方有关,而与产品使用性能无直接关系,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不作控制,但需报告实测值。
(10)高温沉积物 一种模拟发动机在高温氧化条件下生成沉积物倾向的试验方法,生成的沉积物越少表明油品的抗氧化性越好。
(11)泡沫性 润滑油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有空气存在,常常会产生泡沫,尤其是当油品中含有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时,则更容易产生泡沫,泡沫还不易消失。润滑油使用中产生泡沫会使油膜破坏,摩擦面发生烧结或增加磨损,并促进润滑油氧化变质,还会使润滑系统气阻,影响润滑油循环。抗泡性是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
(12)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或低温泵送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和凝胶指数 表示油品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低温性能,与实际使用性能有较好的相关性。
(13)蒸发损失 基础油的蒸发损失与油耗、粘度稳定性、氧化安定性有关,这些性能对多级油和节能油尤其重要。
(14)台架试验 为了预测油品的使用性能而建立的一系列的发动机试验。这些试验都是在实验室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结果有满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与实车试验有很好的相关性,主要不足是试验时间长,试验费用高。